“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这是诸葛亮总结东汉灭亡教训时下的定语。亲小人,远贤臣的顶峰当属桓、灵二帝。汉灵帝(155——189)刘宏,河间(今河北献县)人。永康元年(167)汉桓帝死,因桓帝无嗣,只得从其侄辈中选继大统者。刘宏因其祖父和桓帝的父亲是亲兄弟而幸得皇位。桓帝在位时,大兴党人之狱,专任宦官小人把持朝政,尚气重节的士大夫被赶出朝廷,免官回家,禁锢终身。灵帝即位以后,因尚未成年,窦太后临朝听政,太后之父窦武为大将军,老臣陈蕃为太傅。他们都对桓帝时宦官专权、大兴党人之狱心怀痛恨,想借新帝初立,整顿朝纲,铲除宦官势力。
汉灵帝刘宏画像
于是他们把原来被诬为党人的李膺等人召回朝廷担任要职,并准备惩治首恶。但宦官势力盘根错节,势力很大。他们利用狡诈手段,软禁窦太后,诛杀窦武、陈蕃等人。发动宫廷政变,重新控制了王朝大权。并再次兴起党人之狱,对那些不满朝政,有碍他们肆虐者统统杀戮。从此,朝中再也没有敢于讽讪朝政,在皇帝面前“说三道四”的人了,汉灵帝自然也感到耳根清静,不被他人约束了。灵帝身边的宦官们,则以胜利者姿态,更加放肆。
汉灵帝身边的宦官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私利,毫不关心朝廷的命运。只要是能使皇帝高兴,根本不考虑事情的正确与否。你是任人唯亲也好,多积财货、贪污受贿也罢,一概不管,甚或帮助你满足奢望。灵帝更觉得宦官对他十分重要。汉灵帝曾公开对人讲:“中常侍张让是我的父亲,中常侍赵忠是我的母亲。”活脱脱一个认贼作父的昏君。主纵奴恶,宦官们有了仗恃,便为所欲为,天下可就大受其害了。宦官王甫权力熏天,连皇族也不放在眼里。还在桓帝时,桓帝的弟弟渤海王刘悝因犯法被贬为侯,就想通过宦官王甫的关系恢复王爵,许诺事成后以五千万相酬。
刘悝与王甫
后来桓帝临死时,念及手足之情,恢复了刘悝的渤海王位。刘悝知道这与王甫无关,不肯掏那五千万。王甫怀恨在心,就诬告宫内有人想迎立刘悝当皇帝。灵帝不分清红皂白,就派人逼死了刘悝。而王甫和曹节等十二个宦官却因功灵帝时,宦官们一个个都是禄重位尊,威风凛凛,可谓“风光”之至。因而他们也就成了逢迎附和的对象,结为党徒,谋取私利,被灵帝称为父亲的张让府宅中有一个管家奴,经常借张让的声势拉关系,收取贿赂。当时,扶风人孟佗,为了当官发财,先是不惜重金,对这个管家奴曲意拉拢。
张让像
管家奴便许诺,有什么事要办,我会尽力帮忙。孟佗说:“我只希望你能对我拜上一拜。”原来,张让府门前经常是车水马龙。求情送礼的络绎不绝,成百上千辆车马充塞道路,许多人都不能挤进门去。孟陀就想借助管家奴的势力达到巴结张让的目的。两人商量好后,孟佗来到张让府前,被排在众人后不得进身。只见那管家奴率领着大批家丁仆人出门而来,一路上吆五喝六,驱开人群,到了孟佗车前,对着孟佗就是深深一躬,然后进府,这下可使门前的四方来客惊呆了。
张让府门前车水马龙
心想这人肯定很有来头,与张让关系非同一般,不然怎会受到如此礼遇,于是那些不得进门送礼者转而争着去讨好孟佗,送给他大批珍奇宝物。而孟佗则只分出一部分献给张让,张让就立刻任命他为雄据一方的凉州刺史一职。类似于此的腐败之事,在灵帝一朝数不胜数,这是灵帝宠信近佞,认贼作父的必然结果。在历朝历代的皇帝中,汉灵帝都以其昏聘荒唐列为无能之最,留下千载笑话。也给后人留下了历史的镜子,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阅读:
|
|
|
|
|
|
文章标签:
热门标签: 近亲繁育 麋鹿的记忆 示爱 刺胡事件 黄梦莹整容前后 王佩瑜为什么叫瑜老板 宋智孝胸 菲尔普斯和孙杨谁厉害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根据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举凡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意志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