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汉灵帝突然建立直属军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汉灵帝突然建立直属军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未知 时间: 浏览:0

原标题:汉灵帝突然建立直属军队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作者|杂了咕咚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独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搬运

——【三国志被忽略的八卦48】

从本周开始连载《三国志之吕布系列》,这个系列将还原三国史实,不仅简述一个真实的吕布,还会说明当时的社会背景。敬请关注。

东汉的皇权始终被宦官和外戚所分置,到了汉灵帝时期有了水火不容的趋势。虽然汉灵帝一直在像《心病》里的范伟那样“控制、控制、再控制。。。”但“没控制住!一下抽过去了”。灵帝的死让两种势力失去了捆绑,如同从牢笼中刚刚放出的两只猛兽一样怒视对方,宫廷政变一触即发。

继位灵帝的刘辩才十三岁,所以他的母亲何太后成了真正使用皇权的人之一。谁争取到她的支持,谁就争取到了皇权。但何太后对双方都没有明确的态度,她也想学习老公灵帝的手段控制臣下。就像公司的领导,既不希望员工太抱团儿挑战自己的权威,也不希望员工彼此打闹起来影响工作。

老版三国何太后

另一位手握重权的人是何太后的哥哥何进,他的职位是大将军

自从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重新设立大将军的职务以来,大将军已经具备了摄政地位,但这个职位并不连续,比如梁冀与窦武之间就相差将近十年。到何进这届,是东汉的第七任大将军。

何进的态度明确,旗帜鲜明地反对宦官当政,为了打击阉人,他一边争取妹妹的支持,一边按照助手袁绍的主意,召集地方军阀向京城集结。

袁绍为什么会给何进提这样的建议呢?这跟袁绍的政治主张有关,他表面是外戚的人,实际是官僚集团的代表。要说清这其中的缘由,还要从袁绍的家族讲起。

袁绍是汝南士族袁家的后裔,是汉朝官员中枝蔓最深的官员。袁绍有着四世三公的家族背景,到他已是第五代中央官员了。

“三公”是指:司空、司徒以及司马,三个副国级官职。司空,负责全国物质建设事务的;司徒是负责全国人口、土地以及精神文化事务的;而司马(有时也称太尉)是负责国家军事事务的。简单类比下,司空是城镇建设及交通部长(有时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院长),司徒是内务及宣教部长,司马是国防部长或军委副主席。

所谓“四世”是指汝南袁氏家族里从袁安这一代算起一共有四代人,都在三公的级别任过职。可见袁家在汉朝的恩宠深厚。

袁安(?—92年4月9日),字邵公(《袁安碑》作召公)。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东汉大臣。

到了灵帝时期,袁安有两位曾孙担任三公。一位是袁绍、袁术的父亲袁逢,在汉灵帝期间担任过司空,但早亡。另一位是袁逢的弟弟袁隗,他比袁逢位及三公的时间还早,在灵帝的熹平元年(公元173年)十二月,袁隗就担任了司徒。是目前袁家在世的最大的官。袁绍的弟弟袁术也不弱,是虎贲中郎将,类似中央警卫团团长。看来刘家对袁氏家族是很信任的。

汝南袁家纵横百余年,算上将要驾崩的刘宏,熬死了十位汉朝皇帝,真是五代十国王。所以汉末的官员都唯袁家马首是瞻,而袁绍、袁术等袁家子弟更成了士族官吏们在朝廷的代言人。

袁绍不到二十岁时,就被朝廷安排去基层锻炼,在东郡的郡治濮阳当上了县长。不过袁绍因为母亲去世而离任。袁绍在洛阳的家里守丧三年,然后作为一名大孝子,他觉得守孝没守够,就来了个守孝续集,向朝廷提出要补父亲去世时没有守孝的人生遗憾,再为父亲丁忧三年。

但第二个三年一晃就过去了。朝廷不能放着人才不用,就安排袁绍职位,但被袁绍拒绝了。很明显,二次丁忧的袁绍袁本初,原本的出发点就是不想入朝为官。

因为此时宦官势力在朝廷里的风头正劲,已成朝中的主流。太监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残酷迫害官吏士大夫及其子弟(称作党人),禁止他们进入仕途,史称党锢之祸。虽然血统高贵的袁绍,并没因此受到排挤,但出身决定了他必然站在党人一边,不会跟宦官合作。如果袁绍冒然入朝很可能会卷入不必要的麻烦。宦官让你揭发检举同事朋友,你是配合还是不配合?

再说了,袁绍家世深厚,容貌英俊挺拔,人气口碑绝佳,是脑残粉的国民老公。要是到中央履职,万一被太监们挑眼就危险了。他们嫉妒恨啊!公公永远做不了老公------他们没有。

纵观袁绍的一生,他是个追求名望的人,竟然能主动放弃进入中央的机会,说明他年轻时的头脑还是清楚的。

估计族中长辈给他支招的可能性很大。尽管袁绍的叔叔袁隗做官老道,但袁家也受到不大的冲击,从司徒的位置上离职,后又官复原职了。但君威难测,当前政局不稳,留一支血脉在外面还是明智的。

袁家能在宦海沉浮中成为屹立不倒的百年老店,绝对不是白给的,想吊死不能只认准一棵树。李嘉诚在大陆金融调控政策出台前就已经把资金转移出去了,说明从来没有随随便便成功。

外界听闻袁绍这么孝顺无不佩服,特别是名士官吏们都纷纷前来拜会瞻仰学习孝道楷模袁绍的先进事迹,顺便通通风报报信。

其中许攸、张邈、逄纪、何颙以及曹操等党人学习最为主动,大家每隔一段时间就聚集在袁家开会座谈。大家谈体会说未来,以构建一个充满孝道的和谐社会为理想。

袁绍虽然在家里休假,但时刻想着工作,一心扑在事业上,而且还尽量不让别人知道,在幕后默默地付出着,感动汉朝。

老百姓都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以,一个讲究孝道的社会,是不能让太监这种无后不孝之人干政的,因此座谈会的主旨就是:铲除宦官,有孝治国。

宦官首领之一的赵忠知道袁绍竟然要把守孝推广成国策,非常不满。他把袁绍的叔叔袁隗叫来说:“袁本初不应朝廷的辟召,听说还专门养了一批亡命死士,这孩子想要干什么?!”虽然赵公公的语气很重,但这已经是相当客气的了,如果不是老袁家多年有根基,赵忠才不会打这个招呼,他完全可以直接以谋反罪把袁绍收监了。

袁隗身在险境当然比较谨慎,他叫来袁绍向他转述了赵忠的话,并劝他不要因为自己的莽撞招来全族的大祸。袁绍以孝为先,恭敬地聆听完叔父的教诲,退出去回家以实际行动表示:接着开以孝治国的研讨会,寻找铲除宦官的机会。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百万黄巾军起义了,而且波及整个中原地带。然后西凉的十万羌人也起义了。在国难之际,中央为收纳人才终于停止了对党人的迫害,落实政策恢复党人官吏原来的待遇和职位。

如果站在被禁锢的党人们的角度讲,叛军的出现体现了皇天的好生之德。

在这种氛围下,袁绍接受了国舅大将军何进的征召,做大将军府的幕僚官吏。袁绍出仕是要借外戚何进的力量,对抗宦官势力。虽然党人们平反了,但手里没有兵权,是没法与宦官对抗的。

不过,时局又发生了变化,袁绍接着有了新的职位。中平五年(188年)八月,汉灵帝借鉴汉武帝的旧制,成立了由自己直接领导的西园八校尉。

这是一支负责京师安全的部队,用的全是根苗正的官家子弟。袁绍任中军校尉,排在第二位,曹操任典军校尉排在第四位。而这支军队的负责人是上军校尉蹇[jiǎn]硕,他直接向灵帝汇报。

何进身为大将军,具备掌管京畿卫戍的职能。灵帝刘宏为什么又搞出一套西园八校尉人马呢?黄巾军的起义让刘宏有了战备的需求,手里没有掌控的军队是不安全的。不过,这只是放在桌面上的借口,更重要的是要分走国舅何进的兵权。

西园领导蹇硕是位担任小黄门的太监,小黄门在宦官里属于中层干部,比十常侍的地位要低。这支灵帝贴身警卫旅的权利非常大,大将军何进也要受其节制。(《资治通鉴》:帝自黄巾之起,留心戎事;硕壮健有武略,帝亲任之,虽大将军亦领属焉)。

看来刘宏更信任宦官。

西园校尉的成立让何国舅的内心也含糊了,要是自己的兵权受到质疑,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命受到质疑,好在灵帝还是懂得制衡的,他安排何进的幕府袁绍在西园任二把手,安抚下外戚的内心。

谁知风云突变,灵帝死了。在朝廷上下悲痛之际,蹇硕化悲痛为力量,打算把何进杀了。因为灵帝还有遗愿托他实现。

灵帝成立西园校尉还有更重要的、必须要瞒着外戚何家的原因:废嫡立庶。

太子是何皇后嫡生的刘辩,但刘辩性格轻浮,缺乏威仪。刘宏非常不喜欢,他想立庶出的刘协为储君。不过刘宏有些怕老婆,他不敢随便得罪何后。当初刘协的生母王美人被何后给毒死了,刘宏震怒,然后是严正警告,一副神圣不“去”侵犯的气势。

在刘宏看来,出身屠户之家的何皇后,头上凤冠里插的似乎不是簪子,而是剔骨尖刀,何后身上总有种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气场。

所以,刘宏如果没有军事准备就想换储是天方夜谭。也是因为何后跟张让等常侍们走的太近。刘宏只好另外扶持有武略而健硕的蹇硕准备这件事。

但刘宏死的急,没来得及写遗诏或者说没来得及准备好就上路了。深受皇恩的蹇硕当然要帮着老皇帝完成遗愿。何进军权最大,所以只能杀了。(《资治通鉴》:帝以辩(刘辩)轻佻无威仪,欲立协(刘协),犹豫未决。会疾笃,属协于蹇硕。丙辰,帝崩于嘉德殿。硕时在内,欲先诛何进而立协。)

如果蹇硕成功,无疑是宦官势力对外戚势力的毁灭性打击。但人生是很残酷的: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蹇硕的计划遭到了大部分宦官的暗中反对。

虽然何进是宦官的死对头,但刘辩及何太后是宦官的主要靠山,蹇硕把刘辩换了,就是在宦官集团内部的利益再分配。一旦换储成功,蹇硕的权利必然会超过现在的宦官权贵们。

何况当初蹇硕以一名小小的小黄门,竟然一跃成为灵帝跟前的红人,掌握了最高军事权,这已经非常让其他宦官嫉妒了。万幸你的靠山倒了,难道大伙还要成全你立新靠山压在我们头上?

你以为我们当初在净事房被摘除的是脑白质?只是蛋白质而已!(汉代的阉割机构是蚕室,这里为了理解方便借用净事房一词)

何进在对手的帮助下成功躲开了暗杀并反杀蹇硕得人头。外戚与宦官合作除掉第三方之后,再次回到彼此对持的状态。

而此时袁绍则淘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是西园校尉的二把手,蹇硕一死,他递补进阶成了西园校尉军队的头领(虽然很快解散,但袁绍的名望更盛了)。并被何进任命为司隶校尉,假节。司隶校尉是国家对官吏监察的最高行政长官,假节是具备调动军队的权利。同时,何进还安排袁隗出任太傅与自己一起负责国家官吏的人事任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此刻袁绍的实际地位是仅次于何进、袁隗的三把手。

袁绍身价陡增,他既是何进的心腹又是名士官吏的代表。他在朝中的三个势力里获得了外戚、党人两个势力的支持,同时还有了最高级别的兵权。

换句话说,蹇硕的死让袁绍离实现铲除宦官的目标更近了一步。所以,一个人死了,有的人会难过,有的人会在家里狂笑。当然,狂笑的人也难过,他难过这个人怎么才死。

但蹇硕的死也让何进对宦官有了新认识,他发现敌人也可以成为盟友,只要找到共享利益。何进的犹豫态度让袁绍非常担忧。如果何进与宦官由恨转爱,自己被晾在一边儿的滋味儿可不好受,再被诬陷成小三儿暴揍一顿,然后扒光挂网就没啥活路了。

于是袁绍开始操作。他先是在叔父袁隗的帮助下,列出二十多位名士官吏的名单推荐给何进征用,为袁家培养更多的党羽。

比如郑泰被任命为尚书侍郎、华歆为尚书郎,这是负责国家人事的部门。荀攸担任黄门侍郎。这个职位容易让人误会荀攸是个宦官,其实是一个能自由出入禁宫的外官,能接触到众多朝廷机要,是皇帝的机要室主任。

党人官吏的势力一下就被袁家扶植起来了。

接着,袁绍认真履行假节的职责,向何进提出军事建议:暗中调动各地军队靠近京城,然后让宣传部到处制造舆论:因为反对宦官乱政,老百姓和军队已经发生异动了,再不解决宦官势力,国家就要大乱了。以此威慑您的妹妹何太后,让太后尽快切割与宦官的关系,您处理宦官就不用投鼠忌器了。

其实,袁绍是想通过这次行动,让自己有机会抓到军权,如果成功就能不受何进的挟制,自己能直接根除宦官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