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刘墉 > 刘墉为什么称为三千岁?

刘墉为什么称为三千岁?

小编 时间: 浏览:0

刘墉的三千岁只是“戏称”,也就是一些戏剧作品或者文学作品里才会出现这样的称呼,历史上的刘墉没有得到三千岁这个称呼的赏赐,也没有自称三千岁的经历。



三千岁意味着什么?

古代用岁数称呼来表示地位尊贵的习惯由来已久,据宋朝高承编撰的《事物纪原》记载:

“战国时,秦王见蔺相如奉璧,田单伪约降燕,冯谖焚孟尝君债券,左右及民皆呼万岁。盖七国时,众所喜庆于君者,皆呼万岁。秦汉以来,臣下对见于君,拜恩庆贺,率以为常。”

可见秦汉时期大臣们对君王就已经有了“万岁”的称呼,而且这个称呼是皇帝专用的,如果有人用了这个称呼后果会很严重。比如汉和帝时期的大将军窦宪,他仗着自己征伐匈奴有功,野心也越来越大,朝中很多大臣也看穿了他的心思,暗地里称他为“万岁”。这事传到了汉和帝刘肇的耳朵里,马上派人将窦宪的亲信党羽逮捕,并把他的兵权收回,给了一个冠军侯的爵位将他搁置在封地,最终被迫自杀。



千岁的称呼是唐朝时期开始流行,主要是对皇室成员的称呼,比如皇帝的叔伯兄弟可以称呼为千岁,还有皇后、公主、皇子也称为千岁。不管是千岁还是万岁,都是一种“贵称”,这里的“千”和“万”既表示长寿之意,也表示尊贵,但那个时候并没有在这个称呼上给加上数值,称皇帝一万岁,太上皇一万一千岁?这样不像话。只有明朝的太监魏忠贤自称自己是九千岁,那意思要比皇帝少一千岁,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意思。



清承明制,清朝在千岁万岁的称呼上基本变化不大,不过后期的太平天国起义倒是对这种称呼做了细化,他们称天王洪秀全为万岁,东王杨秀清九千岁,西王萧朝贵八千岁,这样一路排下来,石达开排到五千岁,后面的各种王都称千岁。

这样的称呼方式在历史上只有太平天国内部才有,但有意思的是,洪秀全是打着上帝的旗号成立的“拜上帝会”,他自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也就是耶酥的弟弟。然而,根据《圣经》的记载,耶酥被钉死在十字架的时候也就30多岁,这个弟弟却要号称“万岁”,这种中西文化的揉合被洪秀全发挥得淋漓尽致。

刘墉是乾隆时代的官员,他那个时候并没有“三千岁”这种称呼,如果按一个王爷或者王子就是一个千岁,那刘墉的三千岁能顶三个王爷,这显然不可能。

刘墉最高的官职体仁阁大学士居正一品,而且他是汉人,基本上是评不上千岁级别,更何况是三千岁?关于刘墉三千岁的说法主要来自于一些文艺作品,说是他的父亲刘统勋午门斩子,先是斩了刘墉的大哥和二哥,再要斩刘墉时他却跑了。刘墉在逃跑的过程中撞到了太后,经过一番言论,太后很喜欢眼前这个小孩,于是将手中的佛珠挂在刘墉脖子上,封他为“铁项金锁侯”,而且收刘墉为“御儿干殿下”,敕封三千岁。

刘墉与太后之间的故事我们在很多作品中可以看到,太后赐他的东西也有不同,有前面说的佛珠,挂在脖子上就是铁项金锁侯,大清朝就没有人能够砍他的脖子;还有作品说太后送给刘墉的是金狮镇纸,乾隆皇帝都看到都眼

不过这些都只是戏言,刘墉不具备称千岁的资格,他也不敢以三千岁自称,否则那就是“篡逆”之罪。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