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李鸿章 > 李鸿章到底是奸臣还是庸臣?

李鸿章到底是奸臣还是庸臣?

小编 时间: 浏览:0

李鸿章是晚清“签约达人”,一生签订条约三十几个,就在去世前三个月,还主持签订了《辛丑条约》,绝对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从这个角度说,他对满清有兴断续绝之功,是位能臣。



人们对晚清四大名臣有过这样的评价:李鸿章近神,左宗棠近妖,张之洞近人,曾国藩近圣。左宗棠近妖在于他智计如海功业显赫,张之洞近人在于他识人用人无出其右,曾国藩近圣在于他修身养德似圣贤,而属于李鸿章的这个“神”字,则说的是他竟凭一己之力辅助满清苟延残喘多年,不是凡人能够做到的。

李鸿章一生功业颇多,今天我们只谈他在对外签约中的表现,并截取两个有代表性的条约,看一看这位“签约达人”的表现。

李鸿章个主持签订的《中日修好条规》是个平等条约。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眼界大开,同时又对西方列强充满了戒心,很多人于是认为如果能同中国、朝鲜发展通商等友好关系,不仅能够壮大自身经济实力,更能形成合力对抗列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遣使中国,向满清朝廷提出了签约要求。

李鸿章对于当时和日本签订条约,是比较支持的,因为他已经认识到日本自强之心甚坚,“正可联为外援,勿使西人倚为外府”,而且“日本近在肘腋,……笼络之或为我用,拒绝之必为我仇”,应该放下天朝上国的面子,和对方平等交往。

当然,以日本人的操行,其目的是不可能单纯的,他们向当时的中方签约代表、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要享受“与西方一体均沾的最惠国待遇”,并且赫然把“天皇”这样的称谓写进了先期条约文本之中,这让李鸿章很是不爽并坚决不允,日方最终也放弃了过份要求,最终在1871年双方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



从这个过程中我们能看出来,李鸿章的眼界的确比当时大多数的满清官员高出一筹。他不仅对日本的情况有所了解,同时对于近代外交的规则也略窥一二,能够用平等的心态去处理外部事务,殊为难得。

同样是和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李鸿章的境遇就完全不同了。中日甲午战争后,虽然日本惨胜后国库里就剩下老鼠屎,但依然表现得咄咄逼人,强迫清政府妥协,李鸿章这位“签约达人”自然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屈辱的善后工作。

李鸿章到了日本之后,可以说是受尽了羞辱:住的接引寺是日本古代接待朝鲜通使的住处,;谈判中屡次被伊藤博文羞辱,动辄威胁继续开战;甚至为了减少赔偿款,让日本人给他留出回国的餐旅费……最后还让日本愤青小山丰太郎打了几枪,可以说是颜面尽失。而最后所签订的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也让李鸿章成了万夫所指之人。



李鸿章在判断、决策等方面或者存在失误,但最后在实力不如人的情况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以此来苦苦支撑他所效忠的满清王朝,也无愧于“裱糊匠”的称呼了!所以梁启超才说: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