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商鞅 >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立木的寓意和启示)

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立木的寓意和启示)

小编 时间: 浏览:0

“立木为”的典故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讲述的是商鞅变法时的故事。

说到商鞅变法,家长朋友一定不会陌生。话说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在战国七雄中无论哪个方面都落后于诸侯各国。落后就要挨打,尤其是相邻的国更是时时侵扰,掠去了秦国的大片土地。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他励志图强,不分国籍广招人才,只要谁有能力有策略把秦国富强起来,就封谁高官。

这一策略果然奏效,商鞅就是其中之一的脱颖而出者。

商鞅,原名公孙鞅,卫国人,就职于魏国宰相公叔痤手下,后来被公叔痤推荐给魏惠王,但是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商鞅便来到了秦国,几经波折终于将自己的政治主张献到了秦孝公面前,被秦孝公采纳。商鞅认为:“强国先强农业,治国要有赏罚,理政要有诚信。只有农业强盛,国家才会富庶;只有赏罚分明,才能令行禁止;只有讲究诚信,才能构建威信,变法强国才能得以实现。”

终于商鞅的新法令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推行起来。但是由于连年战乱,老百姓心里诚惶诚恐。商鞅为了稳定人心,决定“立木为信”。于是他命人在都城的南门口立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并张贴告示:“谁能将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就赏给他十两子。”

告示刚一贴上,立刻被人围观,众人议论纷纷。谁都不敢相信做这么容易的事情竟能得到如此多的奖赏。大家面面相觑,就是不敢上前一试。商鞅知道这是老百姓不相信他会兑现,于是就把赏金提高到五十两。最后终于有人跑了出来,大声说:“我来试试。”

说罢,这个人径自将木头扛到了北门。令人意外的是,官府真的将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奖给了扛木头的人。一时间秦国上下轰动了。商鞅立木取信于民,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接下来,商鞅乘势颁布新法令,里面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赏罚十分分明。

就这样,秦国的农业生产上去了,国力提升了,军事力量也逐渐强大起来。后来秦国经过二次变法,国家实力今非昔比。不久,魏国的都城被秦国攻下,魏国被迫割让河西土地,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周天子派出使者封秦孝公为"方伯"(就是一方诸侯的首领),其他诸侯国也纷纷前来道贺。秦国从此走向强盛,最终统一六国。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