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张良 > 史林探秘: 张良的叛与郦食其的死

史林探秘: 张良的叛与郦食其的死

未知 时间: 浏览:0

汉初三杰中最早成名的便是张良,不过他当时并不是因为他所擅长的计谋出名,而是因为策划了在始皇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于博浪沙刺杀秦始皇的行动。这次刺杀行动因为没搞清楚秦始皇的坐车而失败,张良事后被查出是策划者,因此被秦朝通缉使得他天下知名。

张良为什么要刺杀秦始皇呢?

爱国者张良

张良出身于韩国的大贵族张家,他的父亲和祖父为五代韩王的相国,所以张良与秦始皇有灭国之仇。秦灭六国一统寰宇,六国的后人对秦国敌视者众多,但是被秦如风卷残云般扫荡故国的威势所慑,都不敢有任何妄动,积极复国者如项梁也只敢暗地里进行些活动。

在秦始皇在世时,六国后人中唯有张良敢于付诸行动报国仇,可见他对故国的感情是多么的深厚了。然而就是这位热爱自己祖国的张良,却在项楚三年时‘背叛’了自己的故国。

郦食其献策

项楚三年也叫汉三年,秦时历法以十月为岁首,九月为岁末,因此这段时间为公元前205年-公元前204年之间的一年时间。由于《史记》没有注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月份,所以我们不得而知这件事具体发生在哪一年。

 

当时刘邦项羽在荥阳对峙,项羽不愧是一代战神,他率领楚军屡屡击败汉军,这让汉军损失非常惨重。虽然汉军有萧何这样的后勤天才在后面支撑着,但是巨大的战争消耗也让刘邦感到喘不过气来了。

这不,刘邦又被项羽打败了,被围在了荥阳城中。就在刘邦愁眉不展时,高阳酒徒郦食其来到刘邦面前,他向正烦恼着的刘邦献了一条计策。

“昔汤伐桀,封其後於杞。武王伐纣,封其後於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後,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後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原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

这句话简单说,就是郦食其向刘邦保证,只要您分封六国后人为王,他们就一定会揭竿而起攻打项羽的后方,到时候项楚不用您一兵一卒六国都会帮您灭了它。

 

这会正感到无计可施的刘邦,一听郦食其的话就跟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于是他不及细想立马下令刻印,刻好后就发下去分封六国的后人为王。

被怼的刘邦

等郦食其走了之后,刘邦头脑冷静了一些,他琢磨郦食其的计策,总感觉有哪里不太对劲,但是精疲力尽的他一时想不出是哪不对。正好这时张良有事向刘邦禀报,于是刘邦便向张良转述了郦食其的计策,他想了解下张良的看法。

张良听完大惊失色毫不客气地断言:“谁给您出的这个主意!您要是照做那就大势去矣!”

刘邦一听着急了,赶紧问张良这个计策到底有哪不对。

刘邦这一问,便在《史记》中留下了一段著名的怼人连珠炮。

 

商汤敢于封夏桀的后裔于杞地,是因为他有把握能击败夏桀,刘邦你有把握能击败项羽吗?

不能。

周武王分封商纣的后裔于宋地,是因为他能够取下商纣的项上人头,刘邦你能够取项羽的人头吗?

不能。

周武王进入朝歌后大肆表彰商朝的贤臣,在商容所居住的巷子立碑表彰他的忠义,将被商纣王囚禁的箕子释放,为比干修葺坟墓祭祀他。刘邦你现在能依样画葫芦,到项楚首都彭城做同样的事情吗?

不能。

周武王能把商纣王囤积在钜桥的粮食,鹿台里库藏的钱财拿出来赈济贫民,刘邦你能把彭城府库里的钱粮拿出来赈济贫民吗?

不能。

周武王敢把士兵的武器都收进武库,刘邦你能这么干吗?

不能。

 

周武王将牵引战车的马都放到华山之南修养,刘邦你能照做吗?

不能。

周武王可以将运输粮草的牛放到桃林中去吃草,它们不用再给前线运输粮草,刘邦你能下这样的命令吗?

不能。

跟着刘邦你打天下的这些人很多都是六国之人,他们背井离乡跟随你就是为了能建立功业获得封地荫庇子孙。六国一旦复国了,这些六国的君主就会直接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回国效力。他们要是都离开了你,你还怎么去争天下?你真用这个策略,项羽固然是会完蛋,可你刘邦不也完蛋了吗?

张良在怼了刘邦七次后,终于做出了总结。

刘邦多聪明的人啊,听完大骂了郦食其一声后,赶紧命人去将还在刻的六国王印全部销毁了。

分封的害处

 

郦食其给刘邦出的主意简单说就是分封,分封一堆王的害处,离我们最近的例子就是天平天国了。洪秀全在天京内乱后,为了避免手下将领坐大,分封了一堆王,封的王多到后来必须查史书专门找生僻字了。结果太平军因为将领个个是王,谁也不愿听谁的调遣,反而导致了太平天国内讧不断加速衰亡。

而且封王这件事情,就在两年前项羽在咸阳时就已经干过了。结果他分封的那些王们,都跟着刘邦一起打进了彭城。郦食其这会旧事重提,后果会怎么样项羽已经示范的很清楚了。不过,项羽那会封王也是因为他实力不济,不得不承认这些地头蛇的地盘。

张良为刘邦分析清楚了郦食其策略的害处,那么提出这个策略的郦食其的下场也就注定了。

 

韩信攻齐双方僵持不下时,郦食其主动提出去劝降齐国,刘邦表面上爽快答应,但是他却没有将这件事告知韩信。韩信直到接到了郦食其的信才知道,郦食其被刘邦派去劝降齐国这码事。韩信在蒯通的提醒下明白了刘邦的用意,他利用齐军在得知汉齐已经达成和议后放松警惕的机会突袭齐军,一举将疏于戒备的齐军主力击溃!

得到消息感到自己被郦食其骗了的齐王,愤怒地把郦食其给烹了。郦食其这人聪明是聪明,可惜啊不懂大势啊。齐国一旦被韩信拿下来,天下大势就定了。

那么刘邦还要你郦食其这张嘴干什么呢?

狡兔死走狗烹啊。

被隐藏的历史

 

翻查《史记》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无论是郦食其还是张良,他们在刘邦帐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没有任何具体的职位,这说明了什么呢?

这说明他们都是客卿,而非刘邦的部下。这一点张良最为明显,即便是汉朝建立后,张良也没有出任汉朝的任何官职。

史书说什么张良钟情黄老之术不愿为官,其实这都是掩饰之词。张良不出仕的根本原因是为了避嫌,张良不出任汉朝官职,郦食其之死的背后,都隐藏着被汉朝官档刻意抹消的一个政治集团。

这就是六国子弟集团,也就是诸如张良这样的六国贵族后裔,他们在汉初组成的一个政治集团。

对于这个集团,汉朝官方十分的忌讳。因此司马迁在《史记》中除了这次郦食其提出分封六国之后为王,基本上都没有明确提到六国子弟在汉朝的举动。但是,我们从郦食其投靠刘邦的过程中,大体上还是能推知这一集团对汉朝建立起到的重要作用。

 

刘邦封楚义帝之命西征咸阳,一开始他想从函谷关(其实就是潼关)入咸阳,他为此北上收拢张楚的败兵攻取了洛阳外围多处据点,从刘邦的行动看他是想攻取洛阳作为进攻函谷关的基地。但是在洛阳城外一战中他大败亏输,收拢的张楚败兵基本上散尽。

就在这时郦食其找上了门来,《史记》说是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鼓动下,秦国的各郡县纷纷不战而降,这让刘邦实力暴增。但是从汉三年郦食其提出分封六国子弟的举动不难推断出,其实刘邦之所以会突然就变得这么顺利,肯定是通过郦食其牵线搭桥,与六国子弟达成了一个同盟协定,于是六国子弟掌控的武关周边郡县都投向了刘邦。

正是在六国子弟的帮助下,刘邦才得以从咸阳南部的武关方向,顺利地突破了秦军的防线抢先杀入了关中。可以说汉朝能建立,正是依赖这些六国子弟的支持。然而这些六国子弟很不可靠,尤其刘邦出身低微,这些六国子弟打心底是看不起刘邦的。

刘邦在关中之所以不敢与项羽交战,就是因为担心这些六国子弟随时可能反水,一旦开战胜负难料。而刘邦的对手项羽也清楚这些墙头草的秉性,他的联军大部分也是这些六国子弟,他在鸿门宴上之所以会放刘邦离去,同样也是因为他对这些六国子弟会选哪边站心里没底。

 

其实鸿门宴就是刘邦和项羽一起,心照不宣地演了一出戏给这些六国子弟看。他们明白他们如果在关中掐架,只会便宜了这些六国子弟。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没错的。

比如项羽分封后,原本依靠刘邦的六国子弟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刘邦去汉中时原本的十万大军只有两万人随行。而刘邦去掏项羽在彭城的窝时,这些六国子弟都纷纷跟随刘邦打落水狗。

这些六国子弟为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世之功,像是汉初三杰中的韩信、张良皆为六国子弟,但是这些六国子弟也给汉朝带来极大的麻烦。

汉三年郦食其说是给刘邦出主意,实际上是六国子弟集团趁着刘邦面临危境,要挟刘邦就范,逼他同意六国复国!恐怕这一次事件并不是象《史记》记录的这般简单,这很可能是六国子弟对刘邦的一次逼宫!

 

郦食其作为六国子弟代表去与刘邦讲条件,他这么做就是将自己置于了,继承秦朝大一统制度的汉朝政权的对立面。

自寻死路的郦食其

张良作为刘邦的股肱之臣,这次事件中向刘邦说明分封的害处是他的应尽之义。但是提出这个策略的正是郦食其,是和张良一样的六国子弟,按理说他们应该同属于一个政治集团。所以张良向刘邦说明郦食其这一策略对于汉朝的弊端,无疑就是在宣示自己与六国子弟划清界线,正式背弃了自己韩国子弟的身份,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汉朝子民。

郦食其前脚才走,后脚张良就跑到刘邦跟前去,这恐怕不是什么巧合吧。

分封六国事件是张良、郦食其人生的一个分水岭,这次事件后张良被刘邦视为腹心,其后张家在汉朝备受荣宠。而郦食其既然坚持要当六国子弟的代表,那他就已经站到了刘邦大一统计划的对立面,自然刘邦要用他来杀一儆百。

 

可是郦食其似乎并没有察觉到刘邦对他的态度转变,或者是因为他太狂了,所以即便有所察觉也并没当回事。因此韩信攻打齐国时,他又跳出来提出他要去劝降齐国。

郦食其为啥这么积极地要去劝降齐国呢?

谈判是要实力做保障的,可兵仙韩信这个BUG太牛了,一年间便把赵、魏、韩、燕都收拾了。齐国虽强但是韩信更妖啊,齐国要是再被韩信拿下来了,那项楚也就没几天可蹦跶了。这天下要是一统了,那六国子弟还拿什么去跟刘邦谈判呢?

郦食其这时忙着跳出来,说是为刘邦兵不血刃地拿下齐国,实际上他是担心齐国再被灭掉,六国子弟就没有筹码跟刘邦谈判了。眼见郦食其跟自己作对,刘邦不趁机借韩信之手除掉郦食其,那他就不叫刘邦了。

郦食其去齐国说是劝降,其实就是去联络齐国为六国子弟撑腰的。郦食其这种自己人跑来‘劝降’,齐国当然会一口答应。

但是刘邦岂能看不出郦食其的那点小心思?

 

这不就让韩信把齐国和郦食其一锅烩了嘛。

郦食其是自己找死,怨不得任何人。

较量还在继续

但是六国子弟与刘邦的较量,并没有因为郦食其的死而结束。垓下之战前,刘邦与六国子弟又有过一次较量,这次较量以刘邦妥协分封韩信等为王,换取了六国子弟与他协力灭掉项楚。

随着项楚被灭,敌人的敌人消失了,那么敌人就是敌人了。刘邦随即便对六国子弟动手了,直接夺了齐王韩信的兵权。但是这会六国子弟势力十分强大,刘邦当然不会马上去捅这个马蜂窝,所以将韩信转封为了楚王静待时机。

 

刘邦称帝后一系列翦除异姓王的战争,是继秦始皇、韩信之后第三次统一天下的战争,这场战争中的刘邦的对手们正是六国子弟。刘邦分封的那些异姓王,最后只有一个长沙王吴芮没有被诛除。而这个吴芮是百越出身,显然他能躲过刘邦的清洗,他的出身是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刘邦在汉朝建立后的一系列征战都是针对的六国子弟,这让同为六国子弟的张良处境尴尬。帮刘邦就是杀戮自己的世交好友,于是他索性不出仕来个两不相帮。

经过刘邦的这一系列的辣手镇压后,六国子弟势力被彻底打压下去,再也翻不起大浪了。

张良为何叛

那么张良为啥会有这种观念上的巨大转变呢?

 

秦始皇一手缔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大帝国,让中华民族的先人们看到了一副不曾有过的恢弘图景。但是秦始皇统一的最大的成就,并不是创造出了一个史无前例大帝国,而是给中华民族展示了一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通天大道。

这对中华民族的优秀文人地冲击是巨大的,他们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张良虽然一手策划了博浪沙刺秦始皇,但是他却成为了秦始皇开创的大一统理论的坚决支持者。这令他义无反顾地背叛了自己的出身,投入到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之中。

而像郦食其这种拼命捍卫旧六国贵族利益,不断挑战大一统进程的顽固守旧分子,不管如何机关算尽,最终都必然会被时代的巨轮碾地粉碎。

觉得码字的文章还行,走过路过看过请赞个粉个转个。

谢谢大家的支持。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