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秦孝公 > 秦孝公求贤令 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秦孝公求贤令 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未知 时间: 浏览:0

资治通鉴卷第二》中,对《求贤令》进行了全面复盘,短短百余字似乎揭示了秦国强盛的事实。究竟是怎样的一道诏令,让无数人才附庸在秦王之下?又究竟是怎样的解读让普天有才之士誓死跟随秦王朝?事实上,秦王朝先后经历了两次蜕变,在这两次蜕变中先后超越了自身极限和诸侯国极限,眨眼间成长为无法忽视的超脱存在。其一是《求贤令》,其二便是商鞅变法。今天,让我们就着这样的机会,来看看,影响秦王朝近半个世纪进程的《求贤令》,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神奇存在。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秦人两姓氏,人才显匮乏

秦国在没有成为秦国之前,一直在给周王室养马。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非常光彩的职业,但在明朝之前的养马官是最为吃香的。养马在西周所占的分量与管火在夏朝所占的分量相差不大,是一个国家的根基。

面对敌人进攻,面对域外枭雄,没有好的战马始终处在下风。再加上古人没有火箭、飞船,战马成了最便捷的交通工具。(除了船之外)手握重权的嬴氏家族有了自己的谋略,毕竟遥望四海都是诸侯,为什么自己不能成为诸侯?尤其是:自己还掌管着周王室的马匹。

有了这样想法的嬴氏开始四下运作,托关系走后门也好,四处折腾也罢,终于有了自己的封地:秦地。

御敌有功,成为诸侯国

拥有封地,似乎并不是嬴氏最想看到的。因为封地和诸侯之间似乎还有很大差距。显然,嬴氏想进步,想谋求更大的发展。

万幸,嬴氏等来了一个战机:犬戎,一个无比强大的敌人,埋伏在周王朝的左右。

昔高辛氏有犬戎之寇,帝患其侵暴,而征伐不克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其中高辛氏指的就是黄帝的曾孙。这是什么意思呢?犬戎作为一个外来物种,已经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他从黄帝、炎帝开始就祸患中原,一直延续到了周王室。如此有生命力的一个蛮夷部落,在周幽王时期彻底爆发。犬戎来势很凶、很急,却被另一个更急的军团给拦住了。嬴氏迎难而上,直接和犬戎打了起来。对于犬戎而言,这仅仅是自己外出寻找猎物的一次历练;可对于嬴氏而言,却是自己唯一一次翻牌的机会。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嬴氏西迁,贤臣紧缺

上文讲到,最开始的嬴氏很忙,既要给周王室养马,还得抓紧备战,时时刻刻抵御犬戎。只不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而且效果很显著。在最开始的几年里,嬴氏占尽了风光,慢慢的受到周王室的重视,并且用有了自己的封地。

周幽王时期,嬴氏彻底成为诸侯,并且调遣到西部,拥有了自己的领土和至高无上权力。这是一件好事,天大的好事,毕竟从最开始的官职直接演变为诸侯,是一件不敢想的事情。

只不过,这一切表象之下,却有着嬴氏更为困惑的难题:嬴氏西迁之地实在是寸早不生,指望着这样一个鬼地方能诞生几个人才为嬴氏所用,实在是一件天大的难题。在绝境中找寻方法,似乎一直是咱们老祖宗所擅长的。因为在不久之后,《求贤令》将会横空出世,并且伴随着诸多贤能之士一股脑的奔向秦王朝。

《求贤令》颁布,民心振奋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

《求贤令》正式诞生,并且伴随着表面看起来弱小的秦王朝一股脑的出来了。在外人看来,这句话似乎没什么特殊之处,无非就是秦国想要挑选几位有识之士,想能与他们一同打理秦王朝。只不过,这仅仅是前半句,后面那句足以让无数人眼。

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如果不明白什么意思的话,我们把上下两句话连起来看看:

谁能够出一些计谋让清王朝强盛起来,我将会给他官职并且分给他土地。这一点需要详细介绍:从夏商时期开始,土地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甚至直到周王室分封天下,将土地分出去也是有着很大的不情愿和无奈。而秦王朝直接指出:但凡能够让秦王朝强盛的,都可以获得土地。这么大手笔的封赏,当真是第一次见。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更何况是给官位、给土地呢?

让我们接着往下看看,这个《求贤令》究竟描述了什么,又讲了什么事情。

秦孝公掌权,意识到人才的可贵性

秦孝公执政,并且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改革。在此之前,我们有必要详细介绍下:秦孝公是何方神圣。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这句话是不是很熟悉?没错。最开始就是描述秦孝公的话,并且出自贾谊之口。这就不难发现,秦孝公在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史学家笔下的辉煌历程。

除此之外,《史记》的编撰者司马迁也曾经说过: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司马迁作为汉朝的史学家,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绝非易事。事实上,秦孝公不经意间的举动,正在慢慢改变秦王朝的发展方向。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求贤令》解析

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

《求贤令》第一句,看起来无足轻重,却已经彰显出秦王朝的发展渊源以及历程,秦王朝从来不是一个人也不是一个朝代,而是奋六世之余烈的王朝。秦国的兴起,也绝没有字面上所写的那样简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秦王朝的兴起史也正是秦王朝的血泪史。

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

这是《求贤令》的倒数第二句,与倒数第一句前后结合,相互呼应。但我们单纯的看这一句的话,不难发现:秦王朝尤其是秦孝公对于秦王朝的发展很是上心,如果不上心的话,绝不会说出这样的一句话来。再加上,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相对完善,指望着一位孤傲的君主能够说出这样的话,那就有点扯淡了。

国家内忧,未遑外事

这句话,主要讲了秦国所面临的内忧外患,尽管秦王朝拥有了一大片领土,可是四周的邻居似乎并不欢迎秦王朝,而且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将秦王朝赶出去:怎么来的就怎么走吧,这里不欢迎你。

所有的敌对力量中,晋国对于秦国的打压最大,甚至在之后直接提了出来。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

紧随其后,秦孝公表明‘诸侯卑秦’,这决不是一句故意挖苦自己的话,事实上也表明了秦王朝所面临的危机时刻:此时的秦王朝,在诸侯之间当真是抬不起脸面来。

在这样的一种前提之下,《求贤令》正式诞生。伴随着求贤令诞生的,还有那秦王朝表面看起来柔弱不堪,内部却无比倔强的心。

商鞅变法紧随其后,秦王朝出现新转机

《求贤令》一出,天下贤才之人纷纷响应,一时之间其余六国成为了人才培养基地,而贤才之人纷纷开到秦王朝。后世对此的评价往往是一纸《求贤令》所带来的盛世场面,但真实历史情况下真的如此么?仅仅凭借一张求贤令,就能够让天下人才纷纷汇聚在秦国?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唯一能解释的是,这一纸《求贤令》并没有想象的那样神秘,只不过秦王朝切实可行的行动起来,允诺给天下贤才之人的物件和礼品,从未缺少罢了。

随着时间延续,一位重量级人物到来,他将凭借着自己一手之力将秦王朝丢到宝座上,这个人就是:商鞅。商鞅在秦王朝历史上的影响力,恐怕已经比秦王朝之前的皇帝影响力还要高。因为,这是一位真正意义上伟大的变法家。

秦孝公有一位宠臣:景监。与大家想象不同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宠臣都飞扬跋扈,都胡作非为。在很多时候,宠臣的表现与自家主子有着密切关系,这位名叫景监的宠臣向秦孝公推荐了一位人才:商鞅。

商鞅变法核心思想

商鞅变法,重点在四个方面。事实上,商鞅在第一次见到秦孝公的时候,就已经明确表明:《求贤令》是个好东西,但你必须求得真正贤能之人,比如说:我。

商鞅很自,事实上他也有足够的底蕴和能力自信。

变法四核心:

重刑,商鞅认为,只有加大刑罚力度,才能让百姓害怕。基于这样的思想认知和理念,商鞅在秦王朝整个变法时期所实施的刑法,是最为严厉的。只不过,法律虽然严厉,却实施到位,监管力度同样提升。

弱民,这一点就有些难度了,解释起来颇为费力,只不过需要牢记一点:这或许是商鞅变法的一个小污点,可对于整个秦王朝来说未尝不合适,毕竟时代框架不一样,商鞅只是选择了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

抑商,好像历朝历代都在实行这样的一个条令,封建王朝的主旨就是土地和粮食,只有土地和粮食才能保证源源不断的良性循环,才能短时间内扩大人口基数。而封建王朝评价是否为盛世的一个先决条件那便是:人口数量。兜兜转转一个圈,人口数量想要提升,就得重农抑商。

禁旅,这一点主要是对流动人口进行限制,在秦王朝那个春秋战国时期而言,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减少人口流失似乎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诸侯毕贺,形象初现

《求贤令》发出去了,商鞅变法也正在进行,各个诸侯国之间的人才也开始涌现到秦王朝这边来,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紧随其后,就衍生出这样的一个效果来:诸侯毕贺。什么叫诸侯毕贺呢?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诸侯统统派遣使者前来祝贺。转换为现在含义,那便是秦王朝早已经一发不可收拾,实力超过了其他诸侯,成为不可小觑的诸侯之一。

一纸《求贤令》,秦王六代心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奋六世之余烈,怎么个奋六世之余烈?又究竟是如何做到的?这一切都不再是谜题,因为文章的前半段已经详细地介绍了。我们继续来看: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背后,对于秦王朝的军事和社会变革究竟做了那些细微调节,而这些细微调节又是如何将秦王朝变大变强的。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军事变革

军事变革一:武器装备精良化。在冷兵器时代,一方掌握先进武器的前提之下,似乎已经占据绝对优势。这一点,秦王朝弊绝大多数诸侯国都要明白,而且做得很好。

步、车、骑之分

在秦孝公执政的时候,秦国已经出现三种与步兵相关的兵种,而其它诸侯国要么兵种少一样,要么武器装备不如秦王朝。

军事变革二:武器装备富裕化。类似于苦什么不能苦孩子一样,秦王朝少什么不能少装备。本着这样的觉悟,在秦孝公执政的事后,各路武器装备达到一种令人发指的状态。

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当然,这句话无形中夸大了秦孝公时期军团的装备数量,可即便如此也能发现:秦王朝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与诸侯国拉开了很大的差距。相比于其他杂牌军而言,秦王朝更像是拥有一支正牌军那样,骁勇善战,而且战无不胜。

军事变革三:奖励制度出现。在此之前,一位士兵想要变成将军,尤其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将军需要经历重重困难。而在秦王朝的统领下,从士兵变成将军只需要简单地一步:多多斩杀敌人。只要能有对应的战功,就可以有对应的军衔,这在其他诸侯国那边是无法想象的。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社会变革

社会变革一:信赏必罚。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一个人如果诚实守信的话,那么久要奖赏他;与之相反的是:一个人一旦做一些不法的事情,那就必须惩罚他。至于如何惩罚,惩罚的力度又是多少,则根据之前制定的相关法律来裁定。

社会变革二:循名责实。这一点主要涉及到考察制度,简而言之,如果这个人的名声很好,与此同时他的实际能力也很好,那就对他进行奖赏,否则的话就会对他惩罚。请注意,在社会变革这一个板块中,循名责实与信赏必罚一般是贯通使用的,两者具有很强的连贯性。

社会变革三: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这句话应该是秦王朝以及商鞅的核心战略目标,也是整个秦王朝强大的不要因素。所有的社会变革和军事变革,最终实现的意义就是这一点。

《求贤令》的背后

一纸《求贤令》,短短不过百十字,竟能引发如此大的社会效应,是大部分人都没想到的事情。当然,大部分人没想到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没想到,最起码秦孝公想到了。因为《求贤令》从没有表面上看起来这么简单,在背后秦国先后奋斗几十年的历程为秦孝公奠定了底气,也给了秦孝公一展宏图的实力。

 

秦孝公一纸《求贤令》,贤能之士纷至沓来,细看背后的秘密

只不过,任何命令的颁发似乎都没有想象的这样难,最困难的是命令在颁发之后如何实行。从诸侯国之间的表现来看,似乎秦王朝执行的最好、最彻底、最优异。也正是因为如此,天下人才源源不绝的往秦国扎堆,所有的能人巧匠、武将文臣都赖在这片土地上死活不挪窝。

从最开始的六国意欲分秦眨眼间变成六国联合针对秦王朝,这一切似乎只是短短几十年。谁能想到,之前那个看起来弱不禁风的秦王朝似乎经历了种种蜕变,等到再次站到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已经无法直视了。

与此同时,秦国对其余六国展开离间计,某些臣子在他们原有诸侯国内受到了大量猜忌,反而无法大展宏图。与此同时,秦国凭借《求贤令》,短时间内笼络了大批贤良臣子,并且对他们以礼相待,双方之间孰优孰劣,似乎并不难分辨。

秦王朝的一纸《求贤令》,收买了诸侯内贤才之心,短时间内越发强横起来。这个曾经弱小无助的小诸侯国,也终于再一次让诸侯正视起来。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