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诸葛亮 > 邓艾 > 假如诸葛亮未死,邓艾能够偷渡阴平吗?

假如诸葛亮未死,邓艾能够偷渡阴平吗?

小编 时间: 浏览:0

诸葛亮在世时,蜀国长期处于攻势,魏国长期处于守势,如果诸葛亮未死,邓艾别说偷渡阴平了,他连汉中都进不去。

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已经对蜀国的对外国策有了明确的说法。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后出师表》。



他深知蜀国弱小,魏国强大的既定事实,认为蜀汉人才凋零比较严重,将来等自己也死了,一旦魏国举兵南下,蜀国势难抵挡。

所以,如果不北伐,就等于是坐以待亡,只有北伐,才有一线生机。

以攻代守,就是诸葛亮时代的既定国策,所以诸葛亮长期屯兵于汉中,对曹魏形成长期的军事压力。

这期间,有三个因素决定了曹魏根本连汉中的门都进不去。

其一,早在刘备和诸葛亮时代,就在汉中建立了稳固的防御体系。

汉中的北面,是崎岖难行的山区,是蜀国北面最重要的天然屏障,此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刘备当时派魏延镇守汉中时,就在汉中北面外围的山区中建造了很多军事堡垒,这些堡垒被称作围戍,比如兴势围、黄金围、汉城、乐城等。

这些军事堡垒依托山地之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这种险关之下,进攻的一方,兵力再多也没用。

因为山地险关能容纳的人数有限,既无法绕开,又无法进行围困,只能正面强攻,守军只需要据关死守,敌军便很难打过去。



后来姜维当上大将军后,修改了这种防御策略,他认为这种防御体系虽然能防住敌军,但无法产生巨大战果。

因为敌军打不赢可以撤军,但是险关当中,驻守的兵力有限,又是崎岖山路,无法对敌军形成致命性反击。

所以,姜维的策略是,将敌军放入阳平关,而蜀军退守汉、乐二城,其他重要关口也重兵把守,再实施坚壁清野。

敌军进入后,派出一支军队实施游击作战,敌军在蜀军的频繁骚扰下,加上蜀军坚壁清野,很快就会粮草不济,人困马乏,这时再以主力实施反攻,可以取得更大战果。

但由于蜀汉后期朝政腐败,让一些酒囊饭袋做了重点关口的守将,最终导致汉中失守。

更重要的是,姜维的这种防御策略,一旦放弃了汉中外围的据点,魏军兵临汉中城下,那魏军的大兵团优势就会发挥出来。

蜀军兵力弱的劣势就会显现,如果没有厉害的大将镇守,是很难抵挡住魏军进攻的。

如果诸葛亮在世的话,曹魏大军可能直接在汉中外围就被蜀军拖垮了。



诸葛亮死后不久,曹魏集团曾经发起过一次攻蜀之战,当时蜀将王平就采取了魏延在汉中的防御策略,在汉中北面的兴势围这座堡垒阻挡了魏军。

魏军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进,粮草运输极其困难,马匹、骡马累死很多,兵士疲惫,加上连日大雨,加剧了行军难度。

不久之后,费祎亲率援兵赶到,对魏军实施了反攻,魏军大败而回。

诸葛亮长期屯兵汉中,蜀军主力也都集中在汉中,如果司马昭真敢伐蜀,那十几万魏军只怕在汉中北面就得被蜀军打垮。

其二,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解决了粮草问题。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总结了前几次出现粮草不济导致退兵的问题,于是分兵屯田,让军队在闲暇时种地,战时打仗。

所以,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相持了百余日之久,也没有出现过缺粮的问题。

最后是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死在了军中。

如果诸葛亮不死,司马懿最终能不能抗住都是未知数,万一诸葛亮想出了攻破魏军的办法,打进了长安,那魏国很可能活不到司马昭时代。

三国时期,东吴的学者张俨曾经写了一本书,叫做《默记》,其中有一段经典表述。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三国志》引用《默记》

他认为,诸葛亮所在的蜀国仅仅一州之地,可战之兵、人口规模只有魏国的九分之一,却可以在保证国内稳定、百姓安定的情况下,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

而司马懿所在的魏国,拥有比蜀汉高出十倍之地,倚仗魏国强大的兵力和重兵防守的关口,却只能任由诸葛亮来去自如,处于守势。

如果诸葛亮解决了粮草问题,与司马懿常年对峙于祁山,时刻谋划进攻之策,很有可能击败魏军,兵锋直指长安。

如果诸葛亮打进了长安,攻灭了魏国,那么魏国也就不存在了,更不用说邓艾偷渡阴平了。

其三,诸葛亮在世时的政治清明。

历史上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素有争议,有的认为诸葛亮是个军事奇才,也有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的。

但是对于诸葛亮治理蜀国内政,使得蜀国国力蒸蒸日上,政局稳定,百姓安居之事是没有争议的。

蜀汉后期之所以被魏国攻取了汉中,邓艾最后能偷渡阴平,就是因为内部朝政腐败,出现严重的分裂,人心不齐。

比如,姜维是害怕宦官黄皓对其不利,所以才带兵出走,屯兵在沓中。

姜维在沓中发现了钟会在关中治军,有攻蜀的迹象,于是上书刘禅,建议早做准备,但在黄皓的谗言下,最终蜀国没做任何准备。

还有,蜀汉自从费祎被刺杀后,内政无人治理,国力衰弱,姜维又在这种情况下,屡次北伐,加剧了国力的消耗。

如果诸葛亮在世的话,这些情况是不可能发生的。

蜀汉的国力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不会衰弱,更不会出现宦官干政。

最后,如果诸葛亮活到蜀汉灭亡的那一年,那他也得82岁了,距离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也就29年时间。

要是再给诸葛亮29年时间,他还是无法攻灭魏国,也打不出祁山,那估计他也不会折腾了,到了那个岁数也折腾不起了。

最多安心待在蜀中,致力于治理内政,培养人才。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