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姜子牙 > 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姜子牙历史上是否确有其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小编 时间: 浏览:0

确有其人,不过历史上的姜子牙,算不上什么好人,与影视小说中的光辉伟岸的形象完全不同,真实的姜子牙,阴谋诡计层出,“黑料”也有不少,小说动画什么的,那都是文学再创作,看看就行,千万别当真。

一、姜子牙与武王伐纣

要讨论姜子牙,一个大前提——武王伐纣事件,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从某种程度而言,“武王伐纣”的正当性与否,决定了包括姜子牙在内的西周集团该如何定性。

虽说历史没有绝对的是非黑白,但由于种种原因,商纣王自春秋战国以后就逐渐被“黑化”,变成绝对的“恶”,与之相对的周武王、姜子牙等人,却是光明磊落的救世英雄,可事实到底如何?



别的不说,仅看武王伐纣前,他痛斥纣王的“六大罪状”——

酗酒、疏远旧贵族、重用底层平民、让女人参政、有命在天、不重视祭祀(可见于《尚书》),就可以看出,商纣王远远没有后人所说的那么不堪,这六条罪名,有哪条称得上“残暴”?

如果当年商纣王真的残暴不堪、治下民怨四起,武王又怎么会放过?必须大书特书啊!

可事实却是,后世传说的那些罪名武王一条都未提及,可见,那些都是编造的,而这六条“罪证”,已经是西周集团绞尽脑汁所能想到的“全部”了,虽然无法为他们的伐纣之举提供足够的正当性,但好歹也有一块遮羞布了不是?

所以,从“大前提”上看,西周并非什么“正义”之师,其行为不过是为了权和利罢了,身处这个权利集团核心的姜子牙,亦是如此。

二、“姜太公钓鱼”只是一场双簧?

都说姜子牙与姬昌的初次相遇是在渭水河畔,两人不过聊了几句,姬昌就认为姜子牙是个奇才,邀他同乘而归,奉为座上宾。可事实上,姜子牙与周文王很可能在此之前就已相识了,这场渭水垂钓不过是两人一同上演的一场双簧。



早年,姜子牙在朝歌谋生时,已与文王麾下的谋士散宜生等人有过来往。据《尚书大传》记载:

“散宜生、阂夭、南宫括三子者学乎太公,太公见三子,知为贤人,遂酌酒切脯,除为师学之礼,约为朋友。”

后来,姬昌被纣王囚禁在羑里,散宜生等人还来找姜子牙商量对策,姜子牙就给他们出主意,让他们去寻找美女、珍宝,献给商纣王,以求他网开一面,赦免姬昌。

可见,姜子牙与文王可能早已相识,即使没有见过面,但至少也是“神交已久”。至于为何要上演这一出双簧,那是因为此前姜子牙声望不高,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贡献,如果一上来就把他奉为上宾,提拔重用,肯定会引起其他官员下属的不满,所以,文王只好借助“渭水垂钓”这出戏,把姜子牙“隐士高人”的人设先立住,好为以后铺路。

三、西周的间谍头子

《孙子兵法》用间篇说:

“周之兴也,吕牙在殷。”

也就是说,周之所以能灭商成功,主要归功于吕牙,也就是姜子牙在殷商进行的间谍活动。《鬼谷子》中也有“吕望三就文王,三入殷”的记载,侧面揭示了姜子牙曾多次往返于商周之间的事实。

姜子牙为何多次进出商朝?

古史学家丁山认为,除了搜集情报以外,他还有一项秘密任务,那就是策反东夷。具体细节史书中没有记载,不过,不难推测,姜子牙应该是经过了一番辛苦运作和经营,才成功说服了东夷诸国,使他们成为西周灭商的同盟。



东夷叛乱后,商纣王不得不调整战略部署,征调大量的军队前去平叛,就此陷入了一段耗时长久的消耗战中,由于连年的战争,使得商朝的兵力和物资储备遭到了极大的损耗,民生经济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国力衰微,正所谓趁其病,要其命,西周的联盟军趁机起事,这才使得商纣王首尾不得兼顾,最终惨败于牧野之战。

所以,能成为西周间谍头子的姜子牙,其性格又怎么会真的如影视小说中所描写的那样忠厚正直呢?

四、姜子牙“狠辣”的一面

汉代的王充在《论衡》里记载过这么一件事:为了动摇殷商的根基,姜子牙曾暗地里养了一个孩童,从小喂他吃一种丹药,使他肤色逐渐变,几年后,他让这孩子去商朝各地游荡,散布商朝将要灭亡的谣言,百姓见这个小孩全身赤红,以为是天神下凡,对他口中之言深信不疑,于是民心动荡,大家都以为天神发怒,要灭掉商朝。

从物色小孩,到秘密喂养、训练,再到四处散播谣言,整个过程,怎么也得十来年的时间吧?整个计划细细想来,实在是令人不寒而栗,你想,能让人肤色变红的丹药能是什么好东西吗?谁知道有没有副作用,长期服用会不会中毒?长达十几年的谋划,姜子牙真的只培养了一个孩童吗?为了万无一失,怎么也得多找几个孩子进行试验吧?其中有没有因药物过敏或者中毒而夭折的?而这个好不容易长大成人的孩子,他完成任务后又会怎样?会不会被商朝官府抓走?还是被姜子牙灭了口?

无论这件事是否属实,周王父子和姜子牙,在图谋商朝江山的过程中,必定用过不少阴谋诡计,毕竟,真正的圣人君子是成不了霸业的。

总之,若要对历史上的姜子牙做个总结,不妨借用太史公的那句话: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史记·齐世家》)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