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萨尔浒之战 > 萨尔浒之战为何失败?

萨尔浒之战为何失败?

小编 时间: 浏览:0

最直接的原因是明军的战斗力太差了,根本原因是大明王朝到了萨尔浒之战这个时间点的时候已经出现严重腐化,费拉不堪。

萨尔浒之战的失败,作为总指挥的杨搞脱不开责任,但是如果把战败完全归咎于他也是极度不客观。

杨搞这个人存在着在军中威望低、管理能力不足、个人喜好影响用人的诸多问题,但如果明军战斗力哪怕保持在抗倭元朝战争中的那种水平,萨尔浒之战明军也是必胜无疑。



(抗倭援朝明军和倭寇大战的画面)

为了打败努尔哈赤明朝在辽东地区集中了20万大军,仅用于直接作战的就高达11.5万人,剩下的8万人则担任后方的防御和总预备队的责任。

也就是说,如果萨尔浒之战需要明朝军队继续派兵支援,至少还能派过去4万,努尔哈赤实际上面对的是15.5万大军的威胁。

杨镐采取的是分进合击的战术,在历史上这种战术屡见不鲜。

第2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盟军攻打德国采用的就是分进合击的战术,因为这场仗打赢了所以没有人批判盟军的战术不堪。

古代史中,汉朝的漠北之战,卫青采用的也是分进合击的战术,结果担任迂回任务的李广半道上走丢了,导致卫青所掌握的汉军数量不足五万,他面对的匈奴人总兵力则超过了10万,好在打赢了,事后大家着眼于李广走丢这件事,没人注意分进合击战术的失败。

这说明什么?

说明分进合击的战术没有错,错在用了这种战术之后打不赢。

萨尔浒之战,如果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保持在较高的水准,这场仗简直就是赢定了,而且会成为分进合击战术成功的经典案例。

萨尔浒之战的第1场仗是努尔哈赤对杜松,6万对3万。

杜松率领1万明军越河向努尔哈赤提前设在山上的壁垒发动攻击,双方陷入僵持的时候,努尔哈赤指挥主力军队攻打河这头的2万明军。2万人拥有大量的火炮火枪,并且有战车作为临时壁垒防守,在后军队冲锋的时候远距离射击明朝军队还能打得有声有色,后金军队突破壁垒的一角杀入大阵之后明军则轰然崩溃,两万大军夺路而逃,在半路上被追击的后金军队全部歼灭。

后金军队突入明军大营虽然凶险,但远远达不到崩溃的地步,稍微有点战斗力的军队在这种情况下都会奋勇上前,通过肉搏的方式将冲入阵营内的后金军队消灭掉。



一旦进入肉搏即宣告崩溃,说明这支明军的战斗意志无限接近于0。

当然,杜松所率领的那1万人打得还不错,要不是努尔哈赤往山上派援军,杜松应该会在己方主力崩溃前拿下金军壁垒。

可是,在2万主力部队被歼灭的前提下这1万人马也无法扭转战局了。

李如柏的军队战斗力就更不行了,萨尔浒之战结束后,李如柏接到杨稿的命令全军撤回清河,这时正在监视的后金军队斥候趁机骚扰,大军以为遭到后金军主力的攻击,全军崩溃,自相践踏之下损失达数千人。

要知道李如柏所率领的这2.5万人马可是以辽东军为主力,曾经是明朝战斗力最强的军队之一。

萨尔浒之战中,刘挺所率领的1.2万军队却是其中表现最好的。

努尔哈赤消灭萨尔浒的明军之后,派出4万大军围攻刘挺所部,刘挺的军队陷入后金军队的包围圈中竟然成功突围,撤到了富察之野。

如果当时在附近的李如柏能前来营救,很有可能会全身而退。



所以,正是因为明朝军队的战斗力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所以无法将杨镐的设想付诸实行。

杨镐的最初设想

杨镐在制定完进军计划之后,把这个计划也派人送给了努尔哈赤,被人认为这是杨镐书生气太重,以至于努尔哈赤了解到了进军计划,才制定了“任由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打法,从而取得了萨尔浒之战的胜利。

这有点冤枉杨镐先生了,萨尔浒之战虽说进军路线送给了努尔哈赤,但杨镐先生搞的是虚虚实实的战术。

例如,4路大军离得最远的刘挺提前三天出发作为佯攻,这件事努尔哈赤是不知道的。



(四路明军金军路线和赫图阿拉的位置,黄色马林,色杜松,棕色李如柏,青色刘挺)

如果努尔哈赤率领主力攻击刘挺,刘挺则会利用周围的险峻山势进行防守,拖住努尔哈赤,那么其他三路就会顺利到达赫图阿拉城下,抄了努尔哈赤的后路。

如果努尔哈赤不上当,还是以萨尔浒为主战场,杜松的3万大军给点力,当天晚上马林的军队就到了,再加上叶赫部,一共5.5万人,努尔哈赤根本赢不了,时间久了他还得担心李如柏和刘挺的军队抄自己的后路。

按照杨高先生最初的设想,如果明朝军队汇合成一路大军,努尔哈赤知道他抵挡不住,就会坚壁清野,烧掉赫图阿拉撤到长白山,那时候明朝军队才真正傻眼了。

所以,必须分兵,兵分几路让努尔哈赤看到打赢的机会。

然后,无论他和哪一只明朝军队作战,虽说兵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只要被攻击的明朝军队采取防守的战术,努尔哈赤也不能快速取胜,从而给其他几个军队抄努尔哈赤后路的机会。

于是“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打法就成为最愚蠢的打法了,因为这表明在整个战役期间,努尔哈赤完全陷入杨镐的圈套之中。

可最大的问题就出在明朝军队战斗力太差了,一打就崩,再高超的战术也执行不起来。

军队的战斗力差只是一个直接因素,其根本因素是明朝到这个时候已经陷入极端的腐化。。。

表面上看明朝军队数量众多,装备也先进,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整个大明帝国执行力都出现了很严重的问题。

很多士兵的铠甲破破烂烂,根本不像是一支去打仗的军队,所以经常有明朝军队出关的时候痛哭流涕,就差唱“无向辽东浪死歌了”。

辎重也往往运输不到位,刘挺在向赫图阿拉进军的时候,本来有可能在努尔哈赤回来之前抵达浑河河谷,到这里,就算努尔哈赤胜利也会是

皮洛士式的胜利。

可是,由于辎重跟不上,不得不在半路上耽误了一天,结果彻底失去战机。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