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时事新闻 > 滴滴 > 美团打车 > 王慧文 > 网约车市场 > 网约车市场大战:滴滴的商业模式逼用户站队美团!

网约车市场大战:滴滴的商业模式逼用户站队美团!

未知 时间: 浏览:0

网约车市场大战:滴滴的商业模式逼用户站队美团!

随着美团打车强势登陆上海市场,滴滴感应到了强烈的威胁感。

而美团似乎也想搞事情,在3月21日登陆上海的第一天,美团打车就因为似“一元钱出发”的宣传广告,涉嫌低价恶性竞争,而遭到有关方面约谈。

网约车市场大战:滴滴的商业模式逼用户站队美团!

网约车大战

虽然双方一直以来互相看对方不顺眼,但美团这次进军网约车行业使得双方的竞争似乎更加激烈,而且还在网上隔空“互黑”,打起来口水战。

3月28日,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在实名认证微博上指责滴滴发黑稿,把Uber直接替换成美团就发出来了。

滴滴也不甘示弱。3月29日,滴滴公共负责人李敏呛声道,(美团)自己PS图片,转移注意力,“这是十几年前我入行时就看到过的PR手段,土。”

巨头们竞争,网友们不仅看了好戏,还能得到实打实的福利。

美团和滴滴这次不仅仅是打“口水战”,双方在线下也展开了真白银的补贴大战。

美团方面,针对上海注册司机,开启了前三月“零抽成”,并对新用户直接派发三张面值14元的抵用券。

虽然在上线首日就遭到了监管部门联合约谈,但美团打车就在3月21日上线首日,订单量就突破了15万。

补贴大战无疑是拉拢用户的好方法。美团打车在过去一周砸出真金白银,不少消费者都感慨:免费、低价打车的好时光又回来了。

眼看着用户都跑到了美团那边,滴滴经过短暂的呼吁和给司机下禁令后,也迅速投入扩大用户补贴的行列。

补贴大战是避免不了了,虽然能在短时间内拉拢到用户,但从长远看,烧钱不可能持续,这种补贴大战会混乱市场竞争秩序,不利于网约车市场秩序和消费者长期利益。

而且网约车市场用户忠诚度不高,在一家公司独大的背景下,对司机相对较高的抽成,对用户越来越低的补贴,势必会给后来者进入这一领域的机会。

网约车市场大战:滴滴的商业模式逼用户站队美团!

网约车大战

美团打车来势汹汹

而美团这次进军网约车市场,似乎是选择了一个好时机。

从市场来看,一方面滴滴快车的价格已经没有多少优势,打车难、竞价引起乘客不满;高抽成导致司机纷纷抱怨。

另一方面,美团看准时机,精准打击。一边0抽成,抢夺司机,一边高补贴,招揽用户。同时,以司机抢单代替平台派单,直指滴滴的死穴,把选择权交给司机和用户。

虽然不知道未来如何,但是就目前来看,这极大的调动了司机的积极性,顺利在上海完成了虎口夺食。

而且美团上线前三天,分别拿到15万、20万和30万单,有媒体报道的数据显示,相当于打掉了滴滴30%左右的份额。滴滴应对无力,这个时候一般是公关冲锋陷阵的时候,但从目前来看,滴滴方面并未给出什么有力的回击。所谓运营总监发出的一篇文章,也被怼的一无是处,缺乏诚意。以短密集轰炸,向用户发送优惠信息,已经形成骚扰,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味道,无论司机还是乘客,对滴滴的不满情绪集中爆发。

“尔要战,便来战。”程维说这句话的时候恐怕没想到美团的攻势这么猛吧。

用户对滴滴早已不满

其实,这是一场早有端倪的战争,美团在南京测试、上线已经是发出挑战书,而滴滴居然还在上海被打的晕头转向,多少有点不可思议。

用户对滴滴的不满,刚开始集中在打不到车,后来平台推出优享,就是加价可以快速叫到车。其会导致什么结果呢?其实这个问题早就被用户怼过,但是滴滴官方每次都是从用车高峰、供需动态变化的角度回应。大家即使怀疑滴滴平台为了收入,有意逼迫用户加价,也没有证据。但这是一道无解的题,只要滴滴自己不披露相关运营策略,这一质疑永远无法证实,而同样的,也很难证伪。

这套机制的实质,就是滴滴作为平台,掌握了流量分发大权。尽管我们不怀疑智能派单的设计初衷,尽量让每个用户都能打上车,但也不得不指出,其风险在于,在某些压力下,比如业绩、竞争等等,平台随时可以改变流量分配机制,价高者得。

平台派单,本是为了公平,最终却走向了不公平。不只滴滴,所有中心化的掌握流量分发的平台,都是如此。

不满的不仅乘客,还有司机。即使价高者得,作为供方的司机也得不到多少好处。抽成比例越来越高,名义上是20%左右,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一些抽成比例甚至达到40%。

这也就不难理解,去年很多司机开始积极推荐嘀嗒拼车,今年上海的司机建议乘客用美团打车。当然有补贴的诱惑,而最终让司机、乘客的倒戈的还是对平台形成的长期不满,当新平台出现时,加上补贴的手段,轻而易举完成迁移。

滴滴的玩法早已过时

滴滴的这套玩法并不新鲜,是其商业逻辑决定的。

先烧钱抢市场,形成垄断(虽然我们很少提及互联网领域的垄断),然后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当你出行只能选择这个司机数量最多的平台时,你就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而滴滴的派单策略,又为其提供了灵活的变现手段,成为商业模式中关键的一环。

看到有人说,滴滴作为一家500多亿估值的公司,不会如此没有底线。大家都不要装外宾,一家商业公司,还是不要以道德的准绳衡量,商业就是商业,FaceBook的估值多少,照样发生了数据泄密事件。

滴滴滥用流量分发权的动力,还是源于其发展径,早期烧的钱,总得找补回来,给股东交代。同时,即使成为独角兽,其依然面临盈利压力,IPO压力,需要尽快赚钱。

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用户早已经对滴滴的运营方式不满。而滴滴的今天,无关道德,仅是商业模式决定的而已。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