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世界趣闻 > > > > > > > > > > > 清代 > > 间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权利 > > > > > > > 幸运 > > > > >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为何能洗刷?

杨乃武与小白菜的冤案为何能洗刷?

未知 时间: 浏览:0

  发生在清代同治光绪年间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是晚清四大奇案之首。该案如果最终没有最高统治者的支持,鉴于当时官官相护,案子很难最终平冤昭雪。

  本案得以昭雪,实际上隐藏着深刻的、尖锐的官场权利斗争,只不过这一次的幸运,让杨乃武和小白菜赶上了。

  嘲吏讽官 举人杨乃武得罪官府“现在民人参冤,则上司每委原问官复审,该民既已被原官刑迫,而使之再经其刑迫,此事实如杜禁上控。而特立此法者既于理不符,而未免有涉于忍矣,所谓回护者即为此也。中国刑讯之枉民,于此而尽包括其中。”这段线日上海《申报》刊登的《论余杭县案》,大意是:朝廷将案件发回原地方衙门重审,无非是让“访民”再遭受一次原审官员的,这么做是变相禁止。而《申报》文中所提“余杭案”,就是众所周知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文中所提“民人参冤”,指杨乃武的姐姐杨菊贞和妻子詹彩风。

  杨乃武家世居浙江余杭县城内澄清巷口,20多岁考取了秀才,案发当年的八月中了举人,算是半只脚踏入仕途。生在清乱世的杨乃武也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文人,平日看到官员贪腐残民之事,他总是犯险直抒,把官绅勾结、欺压平民的事编成歌谣,嘲讽诸多不平之事。“惯作谤诗,毁谤官府”便是余杭知县刘锡彤对他的评价。

  杨乃武家以养蚕种为业,有小楼三层,除自居外,富余一间租借给“进城务工人员”葛品连与小媳妇毕秀姑。毕秀姑年方十八,喜欢穿白衣服配绿裤子,人称“小白菜”。小白菜聪明伶俐,杨乃武夫妻都很喜欢她,自己做好饭也经常叫她一起来吃。一来二往,茶饭之余,杨乃武也教“小白菜”认汉字颂佛经。

  人生的故事就是这样,谁也说不清楚从哪里起笔,又到哪里结束,起落间,又触发到哪根神经。这看似小户人家平常的人情之交,最后成为改变两个人命运乃至清末格局的起笔之处。

  1873年10月,小白菜的丈夫葛品连患流火疯症于初九暴毙,小白菜的婆婆到县衙门喊冤“儿子死于非命”。知县刘锡彤在一连串的不符合“标准”的验尸程序之后,得出葛品连砒霜中毒而亡的结果,投毒的自然就是小白菜。一个小妇人无端谋杀亲夫说不过去,搞出点“奸情”来才符合市井流言的认知,平时“毁谤”官府的杨乃武进入了知县刘锡彤的视野。

  一个好端端的举人,整天教小妇人读书诵经,一定心怀不轨,瞒有私情。千百年来相传不绝的诛心之法(道德攻击)和注重口供、轻视证据的司法制度在这里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合。清末的审判制度给予了知县刘锡彤可举证、可确证、可起诉和审判的所有权力。这时,他只需恶念一闪,就可易如反掌地对嘲讽官府的杨乃武下手。

  初审之时,杨乃武没有招,知县刘锡彤却认为事实清楚,请求杭州知府陈鲁定案。陈鲁是军人出身转地方工作,素来对读书人就看不起,又知杨乃武写诽诗谤词,嘲讽官府,决意严惩,以儆效尤。嘲吏讽官的杨乃武做梦也没有想到,跨出余杭的污泥,却掉进杭州的酷刑,他再也无抗拒之力。

  清末官吏的自,大多来自虚张、阴险和暴力。陈鲁第一次提审,就上了跪钉板、跪火砖、上夹棍等各种酷刑,杨乃武招了。旗开得胜的陈鲁心志昂扬地在卷宗上写下,按律“葛毕氏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新举人奸淫民女,谋杀亲夫,此事一经判决,立即哄传全省。一些出入官府的幕客,用庄严正直的套话,齐声谴责杨乃武为十恶不赦的大坏人,期早日处斩为快。刚创立的《申报》也在1874年1月6日以《记余杭某生因奸杀谋命事细情》为题,报道了这桩世人哗然的风流“奸杀”案。

  那时,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申报》刚一年有余,清朝这个古老而衰弱的官僚体系还没有觉察到新媒体的力量,《申报》完全处于自由发展的状态;另外,美查雇拥的中国人都是接受西方的知识分子,他们认为报纸的主要功效是监督政府和开启民智,《申报》对杨乃武案以“风流”介入,却以监督结束。

  民智未启的杨乃武虽然拥有一副侠肝义胆,却是一个没有能力洞穿官场与黑暗的书生。千百年无数的忠烈和冤魂都已献祭于毫无人性的司法制度,他却依然对进京喊冤满怀希望。在狱中,他写下了万字的自辩诉状,让自己的姐姐和老婆身背黄榜(冤单),历经两月,赶赴京城,向都察院衙门控诉。

  按律,都察院衙门也不问案情,直接派人将“者”押解回原籍,仍交地方重新审理。奸淫刁民还敢,地方官员对杨乃武、小白菜又是一顿酷刑伺候,维持原判。面对如此荒唐的司法体制,《申报》发出了开篇的那段评论。社会的改变,引起了两人对杨乃武案的关注,一个是丁忧期满回京复职的夏同善,一个是“顶商人”胡雪岩。胡雪岩支持杨家再次“”的所有用度,而夏同善则在北京联络同党官员活动。

  光绪帝师翁同龢与曾国藩及李鸿章素有私怨,而审结“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浙江巡抚杨昌濬恰好是曾国藩的死党、左宗棠的嫡系。当夏同善在京城带领杨乃武的姐姐遍叩浙江籍官员,向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投递冤状后,再托商于翁同龢,把杨乃武案面陈两宫太后,请西太后下谕旨重审。

  西太后的谕旨和浙江籍官员的游说,令杨乃武之姐没有被衙役押解回浙江。浙江巡抚杨昌濬也没敢把此案批回余杭重审,而是委派到湖州知府许瑶光手里。上谕重审此案,许瑶光没敢用刑,杨乃武和小白菜全盘翻供。民苟活于吏、吏苟活于官、官苟活于帝是清末社会的黑暗和积弊,对于顶头上司杨昌濬的判案,许瑶光只能完而不结,拖而不决。

  党羽之争,战火浓浓,杨乃武案拖而不决。北京的“翻案”派自知其中的奥妙,僵持之中,有官员上疏,奏请另派大员往浙审办此案。“挂职”浙江学政的礼部侍郎胡瑞澜被指定提审此案。深知官场规则的胡瑞澜知道,巡抚定的案子,冤与不冤都不要轻易改动,奏请另派大员提审,上未准。

  无路可退的胡瑞澜,仅参与一次杨乃武的提审,就把后续之事交给宁波知府边葆诚完成。边葆诚是刘锡彤的姻亲,又是杨昌濬的同乡,所以,等待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只是又一次刑讯逼供,日夜熬审,杨乃武最后一审两腿均被夹折;小白菜被用铜丝穿入乳头逼供。其结果是他们又招了,胡瑞澜照原罪名奏结。

  胡瑞澜之所以如此结案,不仅是杨昌濬在地方的骄横和大量的贿赂,他思量西太后出于对地方官绅“维稳”的考量,也会认同这个结果,老百姓603883股吧)要看的不就是一个过程么?

  负责考试和朝廷活动的胡瑞澜没有明白,太平天国之后,封疆大吏曾国藩、左宗棠、丁宝桢权力做大,朝廷式微,西太后心中早有不满。中央既希“立威”,则官场的“维稳”和个人的“善恶”都要接受中央的统一部署,杨乃武与小白菜是否有“奸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央需要有“奸情”就需有之,中央需要没有“奸情”就需没有。行走于西太后身边的翁同龢自然比胡瑞澜更明白中央的意图。

  据此,翁同龢纠结翰林院编修张家骧、夏同善、边宝泉、王昕等江浙派京官,抓住此案不放,要求提京复审。朝廷连下13道谕旨,干预审结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两人被押送至京都。1876年(光绪二年)12月9日,刑部尚书桑春荣亲自提审并到朝阳门海会寺开棺验尸,彻底推翻原判。刑事审判的结束,意味着审判的开始—以浙江巡抚杨昌盛为首的300多名官员,有30余人被革职、充军或查办,150多名六品以上的官员被革除顶戴花翎,永不叙用。

  在即将灭亡的清末乱世,个体的命运就像一个棋子,当权者可以随心所欲地摆放,草民冤情只是无常,对决才是永恒。被判“永不叙用”的杨昌濬,一年又复起用,官至漕运总督、闽浙总督。而杨昌濬、胡瑞澜、刘锡彤在杨乃武案中的贿赂之事,就无人提及。

  翻案后的杨乃武,并没有恢复举人身份。他回乡后,继续以养蚕为业,加上他三年半牢狱生活的历练,让他少了些许清高孤傲,变得沉稳而又谨慎。可是杨乃武始终无法忘却那段刻骨铭心的牢狱经历,因此写一本自传了叫《虎口余生》。三年(1914年)因病去世,终年74岁。小白菜出狱后,举目无亲,再也不愿意留恋人世间的一切,于是削发为尼,法名慧定,与青灯古佛相伴一生。十九年(1930年),小白菜圆寂,终年75岁。

  历时三年半之久“杨白”案的大白于天下,让他们彻底洗去了自身的污垢,还原了各自的清白之身,同时也让人们清楚地知道了杨乃武与小白菜并非恩爱情侣的关系。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