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娱乐 > 电影 > 碟中谍 > 碟中谍4女杀手 捧红了Prada杀手包

碟中谍4女杀手 捧红了Prada杀手包

未知 时间: 浏览:0

有人说,世界上最早的植入式广告出现在《大力水手》,由一家罐头菠菜厂赞助。所以从此以后,大家都知道,想要力大无穷就要去吃菠菜。事实上,植入性广告早在电影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已经存在啦。如此看来,植入性广告的历史也是悠久。大概从2010年开始,随着我国电视电影行业的发展,植入性广告进入了高潮期。中国企业开始不遗余力的用各种方法把自己的品牌推送到观众的面前。不管你喜欢与否,植入性广告似乎变成了电影的一部分。爱,或者不爱,它就在那里。

来,我们从包包说起,她的名字叫做Prada Saffiano。

几乎每个女生都爱买包包。在她们眼里,包包是一种刚性需求,就像身体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有调查显示,处在25-35岁的女性,超过半数把买包包最为近期的目标,这一选项远远超过度假休闲、塑身。同时,有关于奢侈品消费调查的结果显示,女性群体中对包包的关注人数超过64%,这个数字明显高于珠宝、手表等其他类别的奢侈品。今天我们说的2011年这款突然火起来的包包就是Prada Saffiano!时尚人士给她起了一个接地气的名字就叫做“杀手包”。

Prada Saffiano并不是新诞生的一只包包。她最早的设计可以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2009年秋冬推出。然而却在3年之后,才被人们所追捧,大器晚成。这必须要归功于Prada在《碟中谍4》当中的走心植入。

 

 

Lea Seydoux手挎Prada Saffiano惊艳出场

影院里的男观众大概被阿哥和各种打斗场面迷到发狂,而女性观众的肾上腺激素大概是在冷艳间谍莫娜(Lea Seydoux)惊艳出场的时候才瞬间飙高。藏得下手枪、装的了钻石,醒目的三角标多次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屏幕上,每次都引来漆黑影院里一片低低的惊呼——PRADA! 《碟中谍4》捧了Prada Saffiano!于是人们纷纷称呼它为“杀手包”!从2011年开始,Prada Saffiano一夜爆红。每年,Prada Saffiano都会推出新颜色,细节修改的“杀手包”。

即使是在去年,前有新秀如Proenza Schouler和Alexander Wang后有追兵Michael Kors和Kate Spade低价渗透。PRADA2015年净利润跌至3.309亿欧元,较2014财年锐减26.9%,更比2013财年暴跌接近一半。Prada Saffiano依然为这个老牌奢侈品品牌撑起了半边天。

如果你以今天我们要来讲包包,那你当然是大错特错。我们来看看这只为prada立下赫赫战功的包包是怎么做到通过与电影的完美结合植入人心的吧!Prada Saffiano绝对算得上是植入一个经典的植入性广告成功案例(形象植入)。

品牌与人物达到高度契合,以品牌产皮标识人物特征,同时剧中人物诠释品牌内涵。

Prada巧妙地借助莫娜冷艳,职业,简洁的形象来推广这只包。整部影片当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过多的Prada品牌信息。当莫娜干练出场的时候,姑娘们不自觉的被吸引。这只简洁的包包无声的打造了主人公的身份、地位、职业或生活态度。你当然不可能成为一个杀手,但是你可以变得像莫娜一样干练,就从她手上的这只包开始武装自己吧!这就是植入性广告的巧妙之处。适当的时候,适当的时机出现。幻想不要停,又怎么会反感?此刻脑中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买买买!”。包包最为商品已经跟电影角色融为一体,彼此互相诠释。

 

 

当年《碟中谍4》上映短短2周全球狂揽5亿票房,成为该系列最好成绩。这样的超高曝光率,也在Prada Saffiano的流行之路上再添一把火。毫无疑问,成功的植入式广告可以为品牌和影视作品获得双赢。如此成功的植入品牌深入人心,销量大涨。

与此类似的植入式广告经典范例还有影片《穿普拉达的女王》。虽然叫《The Devil Wears Prada》,可是prada也没有在109分钟的电影里面塞满Prada。据说,整部电影一共涉及了13个知名时尚品牌。最终梅丽尔·斯特里普穿上Prada黑色大V翻领礼服的时候显得光彩照人——而Prada仅仅就在片中出现了这么一次,就获得了完美的宣传效果,整部电影几乎成了它的长篇广告。产品、品牌和电影情境都在其中取得了较高的融合度。这部2006年上映的电影,直到十年之后,已然不失潮流的风格。又是一次走心的植入,同样注重品质的走心植入。

 

 

同样走心的植入,还有《蒂凡尼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1961年最卖座的影片之一,同时也是奥黛丽·赫本所有影片里上座率最高的一部。 直到今天,人们还是不能忘记电影中炫目的橱窗,和穿着黑色小礼服站在橱窗前吃早餐的奥黛丽·赫本。

如此看来,电影与品牌的结合,通过植入性广告来实现,还是挺成功的。

近两年,中国电影市场处于井喷式的发展当中,根据广电总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电影票房超过440亿,全年观影人次超过12亿人。电影行业的发展带动了影视行销的成长。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电影广告市场规模持续上升达到36.4亿元,同比增长77%。从细分市场分析来看,植入式广告增速最快,所占市场份额预计在2014年由2013年的28%提升到36%,到了2015年将会翻倍。2018年中国影视营销规模有望突破112亿元。

这几年,国产电影已经有了相当成功的案例。比如《爱情呼叫转移》中国移动的整体植入。通常这被人们认为是很难取悦观众的做法。长达120分钟的影片填充了中国移动的各种广告,比如涉及了彩铃、彩信、型号覆盖、GPS定位等中国移动的业务。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巧妙的情节和故事,都能用一部手机作为线索而贯连,还能将移动的业务介绍得淋漓尽致。这样的搭配虽然充满风险,但是结果证明这对"CP”是被观众接受的。

徐静蕾拍摄的《杜拉拉升职记》、《亲密敌人》与品牌的结合也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影片希望能通过一些产品来展现主人公精英阶层的生活。无处不在立顿茶包,德芙巧克力,诺基亚手机,银行卡,马自达轿车等等。

电影虽然结束了,但是品牌的影响却没那么快失去效力。比如《杜拉拉升职记》当中的立顿红茶,不仅仅是植入。更在电影之外,内外兼修,邀请徐静蕾担任的首位代言人。前期脚本植入、开机发布会、上映前路演宣传、后期影院广告,同时广告主如何把广告巧妙地衔接到电影营销传播的各个环节,也是个大学问。

当然,植入性广告硬性插入失败的案例也是不在少数。冯小刚拍的《大腕》吗?整个葬礼就是植入性广告硬性插入的现实写照,笑料百出,但是确实反映了一些不分时间、不分场景的植入性广告。在此处忍不住来一个反面教材,没错,就是《变形金刚4》当中的XX舒化奶。看到这里我想大部分人不只是满头雾水,还会笑出声来哦!

传统产品植入电影,或明星代言产品,是品牌借优质内容,强迫消费者注意到自己,本质是花钱买注意力。不过这一套放在现在的影视娱乐业显然不适用。面对一个越来越成熟的市场,越来越成熟的观众群体,我们需要的是好内容为产品加分,本质是电影与产品互相诠释,才是双赢。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