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文学 > 原创专区 > 儿时 > > ( > > 书皮 > ) > 情结 > 儿时拳拳的包书皮情结

儿时拳拳的包书皮情结

未知 时间: 浏览:0

每年开学的日子,总是兴高采烈的。因为那几天,我们可以从老师手里抱回一大摞新的课本。那丰富多彩的图案,散发着油墨淡淡的清香;新奇的内容,吸引着我们好奇的眼球。和同学们久别重逢,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喜悦,大家相互交流着假期的趣闻轶事,翻着崭新的课本,别提多开心了!

七十年代的乡村,无论文化,还是生活,都是相当落后的。没有电视节目、没有录音机;甚至连电灯也是刚刚安上,有的家还点着煤油灯,听广播喇叭是唯一的精神享受,连报刊杂志都少的可怜。在我们眼里,那些课本就是世上最珍贵的东西,因此同学们个个十分珍惜。

那时,在乡村读书,不像现在的孩子一心了静。父母在生产队干活挣工分,起早贪黑,忙的焦头烂额;那顾得上照顾我们,更别说辅导我们写作业了。读书学习完全靠我们自觉。家里还有做不完的事,挽菜、喂猪、烧火、做饭、打扫卫生、看孩子、洗锅碗,说实在的,确实累的够呛。但当时,八九岁的我们一点也不觉得累,能挤时间给新书包个好看的书皮,对我们来说是一件十分荣耀的事。

包书的材料,形形色色,五颜六色,主要来自于家里的废弃纸张。有报纸、牛皮纸(废水泥代包装纸)、麻纸;更好的是油画纸。后来又用上了家里的旧挂历纸。如今,大本的挂历是很少见了。但七十年代后期,八十年代早期,那可是家家必备的装蚀用品。小时候许多人家过年,中堂摆桌子的墙上都要挂上一两本挂历,不然就觉得缺少了点什么!那种大日历,纸面宽,够厚度,又有油光,是我们用来包书皮的不二选择。挑上几张喜欢的,细心裁剪,剪成比课本两倍多一点大小的,作为包书皮的材料。

对于我们孩子们来说,包书皮的技巧,也是值得自豪的事。包的好的孩子,在裁剪的分寸之间,拿捏的特别准。一本书包好,整整齐齐,连里头的折叠处都不差分毫。这样的技术无疑是让人羡慕的。所以,每次开学,书皮包的好的同学,都格外忙碌,成了那些不擅长包书皮同学的师傅,或者被用几块糖块收买,心甘情愿地被另外一些同学,请去帮忙包书皮。

你可别小看包书皮这小活,事不大,但特别费事。一叠课本包完,没有大半天的时间,是无法完成的。细心的同学包好后,还会套一种薄塑料膜,这样就不容易弄脏封面,也算是“锦上添花”吧!

那时候,特别羡慕一些家境好的同学,能托亲靠友从城里的百货商店里,买回一些花花绿绿的包书纸。那上头有花草、树木,还有好看的卡通漫画。那个年头,对于乡间的孩子来说,这可是挺稀罕的。也因此,常常惹来孩子们的一声声惊叹。

不只是课本,有时从书店里买的作文选或者课外读物,我们也会小心翼翼地将书包上封皮。在我们看来,一本书拿到手,最重要的就是先把书包好。也正因为这样,很多孩子的课本,用了一个学期,依然像新的一样,一点皱褶都没有。

如今条件好了,但儿时包书皮的闲心却不再有了。哪怕对自己来说,是挺重要的书,也懒的再动手给书包个皮。每次翻看着这些书,看着上面的污渍和褶痕,心中不禁感触万分。

儿时那些包书皮的岁月,蕴含的不仅仅是纯真的童心,更是对知识的尊重和追求。而这样的感情,却在后来的浮华喧嚣的人生岁月里,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人们不再有那样的耐心和功夫,忙着追求健身或市场经济带来的利益。心啊,浮躁的很,但我还是十分怀念那些能静下心来读书的悠悠岁月!(文/阅读时间网作者·李苏旺)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