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文学 > 原创专区 > > > 一段 > 乡下拉风箱的一段往事

乡下拉风箱的一段往事

未知 时间: 浏览:0

上世纪70年代以前,在我们家乡黎城,乡下都是用风箱煽火做饭。大多数人家在厨房里,用砖或者土坯盘一个炉灶,在炉灶的左边留一风道和风箱的风嘴相接,供送风使用;在炉灶的右边,贴着墙壁垒一个风道,供通风排烟使用。有的人家,还把炉灶盘在住宿的堂屋,与家里取暖的土炕接通,冬季做饭,烟火从炕洞里冒出来,既做了饭,又取了暖,也算一举两得吧。

制作风箱必须用上好的桐木板。木工师傅做的风箱,与炉台一般高。样子呈长方形,只是木箱上面的那块木板可以随意抽动,方便往风箱里套鸡毛。风箱内装一块四边严实可前后移动的横向隔风板,在隔风板的四周粘上一些长长的鸡毛,像一把扇子,为的是增强风力。向外再装上延伸的推拉杆,通过人力推拉,小风门一开一闭,使煤柴燃烧升温。这种民间常用的供风设备家家都有。每到做饭的时候,街头巷尾“啪嗒、啪嗒”的风箱声不绝入耳,恰似一支奏不完的乡村交响曲。

记得有一次,妈妈早上起来做饭,我抢着拉风箱,拉了几下感觉风箱里面有什么东西在活动,我把风箱的木盖揭开,一个东西突然窜了出来,楞过神一看,原来是一只老鼠钻到风箱里,撕咬鸡毛。从那以后,我对歇后语“老鼠钻进风箱里——两头受气”,有了切身体会,至今牢牢地留在记忆里。

那时乡下的庄户人家,居住条件很差。家家户户居住的农家小屋开间狭小而窄,推开门,屋子里做饭的锅灶、案板、放粮食的缸缸箪箪、土炕,尽收眼底。做饭时,烟雾缭绕,热气腾腾。刚进入屋子什么也看不见,过一小会,才可以依稀看见屋里的东西和人影;要是晚上进入屋子,在黄豆粒大的煤油灯下,仿佛进入迷幻的世界,真是眼花缭乱。吃饭时,从案板下拉出一个用木头板钉的小方桌,取出几个小板凳,一家五六口人,挤在一张饭桌旁用餐。有时过节日,妈妈会炒几个鸡蛋,炒一盘豆腐,炒一盘土豆丝或辣子白菜,算是改善生活,平时吃得菜大多是家里种的或生产队里分的白菜、萝卜。在那些缺吃少穿的年代,只要我参与拉风箱做饭,便会在家里人面前显示自己的贡献,夸耀地问大家:“今天的饭火候不错吧!”但有一次,却差点让父亲打屁股。我上学后,认识了一些字,喜欢看一些小人书。记得那次,我向同学借到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画册,我被小人书里的神话故事吸引,只顾低头看热闹,却完全忘记了拉风箱烧火做饭的事。那次妈妈到生产队切谷子,让我煮稀饭蒸薯,我边拉边看书,拉着拉着节奏就慢下来,后来干脆就停下来,专心看书。原来旺旺的火苗,越来越少。母亲切完谷子回到家,看到我只顾低头看书,灶膛里的火不知什么时候早已熄灭,锅里早已不冒热气,红薯还是硬邦邦的。母亲发现了,喊了一声:“你个书呆子,这红薯怎么吃?还是生的!”我一看,火也熄了,锅也冷了,在妈妈的帮助下,赶紧手忙脚乱重新生火,“啪嗒、啪嗒”地加快拉风箱的速度......好在那晚父亲收工晚,要不然轻者父亲会骂,重者父亲会用巴掌打我的屁股... ...

现在就是回到乡下,做饭时你也听不到风箱的声音,但我还是想看一看儿时的风箱,听一听“啪嗒、啪嗒”的声音,因为,那是我曾经成长的轨迹。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如今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磁炉、煤气灶,不仅方便卫生,而且不污染环境,我打心眼里感到高兴!(文/阅读时间作者·李苏旺)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 为你,我愿意!
    为你,我愿意!

    那天是朋友的生日,晚上的时候,她家有人吃饭。我去的时候,晚宴...

  • 拔丝红薯
    拔丝红薯

    朋友来家里吃饭,我很用心地做了两道特别的菜:生煎排骨和拔丝红...

  • 桃之妖妖,妖在此岸
    桃之妖妖,妖在此岸

    金碧辉煌的吧台后面站着一个身材惹火却包得很严实的调酒师,我愿...

  • 婆婆不是娘
    婆婆不是娘

    周末,去一个小书店里看书,和老板娘很熟悉,以前开书店的时候,...

  • 萍水相逢,后会无期
    萍水相逢,后会无期

    2008年,侄女结婚,从青岛回来的火车上,冷气逼人。我们因为...

  • 幸福123
    幸福123

    我正在为一件事情伤心的时候,朋友突然打电话说要来我家吃晚饭。...

  • 如此便好
    如此便好

    从河边散步回来,又路过那间小杂货店。 杂货店的老板,七十多岁...

  • 难忘那时打煤糕
    难忘那时打煤糕

    上世纪七十年代,天气一进入九月,不管是城里还是乡下,家家户户...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