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世界趣闻 > > > > > > > 北京 > > > > 西 > > > > > > > > > > > > > > > > 清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目的 > > > > > > > > > > > 五塔寺的佛足传说

五塔寺的佛足传说

未知 时间: 浏览:0

  北京市海淀区西直门外白石桥以东、长河北岸,有一座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在明、清两朝是一座寺庙,本名真觉寺,俗称五塔寺,清朝以后毁于战火,但是这寺赖以得名的“五塔”仍在。而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寺中所藏“佛足”遗迹。这是五塔寺镇寺之宝,前来游玩的朋友们千万不可错过。

  关于这个宝贝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

  话说明朝永乐年间,朱棣当了皇上。建造北京城,燕王扫北。四海一统,天下升平,打西域来了一位高僧。这位高僧来头不小,出家前乃是尼泊尔国的王子。现在一般的记载,说这位高僧名叫“班迪达”,其实不对。“班迪达”乃是佛门的一种称号,和什么“尊者”“比丘“沙弥”之类的相似。佛教中有所谓“五明”,即五种知识体系:声明、因明、医方明工巧明、内明。五种全部精通,才有资格称作“班迪达”,可以说是佛门中的高级知识分子。他的真名叫做室利沙,后来被明朝封为“圆觉妙应慈慧普济辅国光范弘教灌顶大善国师。

  朱棣这个人比较崇道教,自称是北方真武大帝转世。一般来说,他对和尚们没有什么特殊的好感,但是这西域的高僧不一样。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朱棣倒不在乎他给自己念经,就是想让大家都知道,大明声威播于四海,朕的威名已经传扬到西域了!所以呢?他跟这位高僧显得特别投缘,畅谈三天三夜,对高僧十分尊重。人家高僧也不傻,懂得投桃报李的道理。我们受《西游记》的影响,印象中的高僧总是像唐僧那样老实无用,遇到什么事儿都喊徒弟救命。实际上佛教得以流传天下其中许多高僧都是精明智慧,深通事理的人。这位高僧出家前既然是一国的王子,当然懂得揣摩帝王的心思。对于朱棣这种精明强干好大喜功的皇上,最好的办法就是顺毛摸。和尚于是献出一幅图,说我主万岁,贫僧走遍了中原西域无数个国家,今天终于得见真命之主,这张图也终于可以得见天日。

  朱棣展开一看,哦,原来是一座佛寺,要说我堂堂大明难道还缺一座佛寺吗?古人有句诗叫“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寺是不缺的,但是要看是什么事,人家西域高僧的这座寺来头很大。

  话说当年释迦牟尼佛祖降生于印度,在菩提树下苦修得道,开创佛教。过了若干年后,印度出了一位大英雄,英明神武,统一印度全境,成为佛教的大护法,此人就是阿育王!阿育王为了彰显佛祖释迦牟尼的功绩,于是建造一座别具一格的塔来供奉他,式样叫做“金刚宝座”。什么意思呢?一般来说,一个台座上只能建造一座塔。但这位是在一个大台座上建造五座塔。中间一座尤其高大,其他四座次之,象征中、东、西、南、北五方佛祖。五塔之下共同的台座,就叫做金刚宝座。阿育王建造这座塔名叫“菩提伽耶精舍”。这位高僧所带的就是这套五塔寺图。中国的寺庙虽然多,像这种样式的却十分罕见。

  皇上一听十分高兴,于是按图建成五塔,围绕五塔再建造佛寺,就是有名的真觉寺。

五塔寺的佛足传说

  中间供奉一样宝贝,乃是一块石板。石板中刻有圆光,圆光中有莲台。莲台中则有一对脚印。据说乃是当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之前所留,被高僧,携来中原,向来被尊为佛教圣物,神圣无比。“佛足”所在之处,终年清凉,蛇虫鼠蚁一概绕行。据说虔心向这“佛足”顶礼膜拜,可以消除罪孽,积累功德。

  无独有偶,北京潭柘寺也有一块拜砖,至今犹存。传说元世祖忽必。烈有个女儿,封为妙严公主。妙严公主亲眼看到了父辈的四方征战、手足相残,于是自愿出家修行,想替父亲赎罪。妙严公主信奉观音菩萨,每日在观音殿中虔心跪拜诵经。日久天长,水滴石穿。观音殿内她常跪拜的那块石砖,竟然被她磨出了两个深深的印记。明、清两代对元朝的看法各自不一,但对这位虔心事佛的妙严公主无不尊重三分。明朝有位高僧还特意撰写了一篇《华严公主拜砖赞》,传到后世,成为帝王将相教育子弟的名作。

  这两块印迹石,一是佛足,一是佛弟子,也都传承至今。下面介绍这块印迹石可就不像这两块这样慈悲温和。清至民国年间,北京城有一位武术大师叫做尚云祥,乃是形意门的高手。形意拳以劈、崩、钻、炮横五势名传武林,首重桩功。尚云祥的功力深厚,在诸同门中屈指可数。当时借住佛寺之中,潜心练功。曾经一脚下去,将佛寺垫地的青石板上蹬出足印。在有受力点支撑的情况下,一脚跺断石板,对练习武术的人来说还不甚难。但尚云祥能够在平地石板上蹬出足印,这份功力的确惊世骇俗,武林尊称“铁脚佛”。后来尚云祥武功已成,声望愈隆,这份脚力轻易不再施展,寺庙石板上被他蹬出的足印从此成为绝响。民国年间,还有不少人亲眼见过,后来随着时间流逝已不知去向。如果至今尚存“佛足,佛弟子,铁脚佛”三块印迹石交相辉映,也能成为北京城的一段佳话呢!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