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索引世间趣事!

您当前位置:人物 > 历史人物 >

阿格里科拉

阿格里科拉简介

  • 别名:Georg Pawer
  • 出生日期:1494年3月24日
  • 出生地:德国
  • 国籍:德国
  • 外文名:Georgius Agricola
  • 最新人物
    • 梵蒂冈教皇

      梵蒂冈教皇

    • 坦普尔伯爵

      坦普尔伯爵

    • 清虚子

      清虚子

    • 鲍恂

      鲍恂

    • 佛驮跋陀罗

      佛驮跋陀罗

    • 李通玄

      李通玄

    猜你喜欢
    • 郑渊洁

      郑渊洁

    • 张纪中

      张纪中

    • 张静懿

      张静懿

    • 张凯丽

      张凯丽

    • 王一哲

      王一哲

    • 朱婷

      朱婷

    阿格里科拉介绍
    格奥尔格乌斯·阿格里科拉(拉丁文:Georgius Agricola,原名Georg Pawer,将姓名拉丁化乃当时一种风尚。)德国学者和科学家,被誉为“矿物学之父”。1494年3月24日生于萨克森的格劳豪,1555年11月21日卒于开姆尼茨。

    阿格里科拉相关人物

    矿物学家

    生平

    矿物学之父格奥尔格·阿格里科拉

    阿格里科拉早年在莱比锡学习古典语文, 1524年,去意大利学习医学、化学和语言学,1526年归国途中,曾在波希米亚的埃尔茨山脚下的矿山城一约阿希姆斯塔尔逗留一段时间,使他的研究工作转向矿山学方面。1530年移居到采矿业发达的开姆尼茨作研究,曾担任当地的市医、市长。当年新教运动在开姆尼茨如火如荼,但阿格里科拉坚持天主教信仰,死后也因为当地新教徒的反对而不得葬于当地。

    学说

    1556年,阿格里科拉的遗作《论矿冶》(De re metallica)出版,这部著作被誉为西方矿物学的开山之作,这本书大体上反映了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冶金成就,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该书卷首论述了采矿技术家必备的修养以及采矿技术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还刊登的荷兰著名人文主义者德希德里·伊拉斯莫所作的序言。其第一卷到第六卷说的是采矿;第七卷写的是试验法;第八卷为选矿;第九卷为炼制;第十卷为金属分离法;第十一卷详尽的介绍了冶金设备;第十二卷写的是非金属的制造。这本书记载了有关金属处理的各项技术,对矿山机械也作了说明,是以当时的矿山业和采矿技术为中心的百科全书式著作。阿格里柯拉的著作是完全不同于古代任何技术作品的,在他的书里毫无神秘玄虚的东西,工艺和设备描写清晰准确,而且通俗易懂,还附有290幅木刻附图,外行人也完全可以理解。该书虽然没有涉及铁的精炼和铸造,但是关于炼铁设备的记载相当准确。阿格里柯拉在阐述这些知识的同时,还对当时矿山业中流行的迷信思想进行了批判,指出在探矿时不应该相信魔杖。阿格里柯拉的书是建立在理性和经验基础上的,完全摆脱了宗教迷信和想入非非的“文学创作”。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冶金科学家。汤若望曾译成中文,名为《坤舆格致》。可以说是中国最早翻译的冶金化学书籍。1912年,当时还是工程师的赫伯特·克拉克·胡佛(美国31任总统)及其夫人将此书译成英文刊于《矿冶杂志》时指出,阿格里科拉关于铅、铜、锡、汞、铁、的分析技术及相应的化学原理的论述是独创性的成果,“而研究化学史的人往往忽视了这些在16世纪初进行的分析化学探索”。

    影响

    《矿冶全书》是欧洲采矿冶金技术的经典。先后于1561、1621 及1657年重印,在近两个世纪间成为欧洲技术家和科学家的必读参考书。它被视为欧洲矿冶技术方面的经典著作。除拉丁文本外,此书还有德文本(1557 及1621)、意大利文本(1563)、英文本(1612)及日文本(1668)等。美国环境学家麦茜特认为,从阿格里科拉所写的《金属论》开始,人们把自然“看成是被开发的对象,而不是养育子女的仁慈的母亲”。从此,对地球资源的大肆开采,“已将地球从一个慷慨富足的母亲变成为一个被人类奸污的被动接受者”(〔美〕麦茜特:《自然之死》,吉林人民出版社)。

    1621年,金尼阁将7000 部西洋书带到中国,这些书中除宗教性著作外,还有些是文艺复兴时的优秀科技著作。根据德国人魏特的考证,这些书中包括阿格里柯拉的《矿冶全书》。邓玉函和王征在《奇器图说》(1627 年)中首先在我国介绍了阿格里柯拉的名字,并对他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奇器图说》问世后11 年,阿格里柯拉的《矿冶全书》便以《坤舆格致》为名开始被译述成中文。历局官员李天经主张开发矿藏以充国库收入和支付辽饷。为此,他和汤若望商议后,决定把一部论采矿冶金的有用的西洋书译成中文出版,再建议朝廷颁发到各地依法实施。这部书正是阿格里柯拉的《矿冶全书》。翻译工作是在历局内由李天经主持下进行的,由汤若望任翻译,还有历局见习官杨之华、黄宏宪等人参加,杨之华担任绘图。这部书当时名为《坤舆格致》。关于译述《坤舆格致》的始末详情,我们从崇祯十二年(1639年)夏历七月初二日李天经奏给崇祯皇帝的《代献蒭以裕国储疏》中可以得知。奏疏中说:"微臣蒿目时难,措饷为急。每欲为生财一节,仰佐司计筹,乃一切屯田鼓铸,与夫盐法水利。在廷诸臣,言之详矣,乌容复赘。惟于修历之余,同修历远臣汤若望等,遵旨料理旁通诸务,以图报称。简有西庠《坤舆格致》一书,窥其大旨,亦属度数之学。"《坤舆格致》的译述是分两个阶段进行的。第一阶段从1638 年始至1639 年六月,共进行一年左右,完成中文译稿前三卷,应是原著的卷1-8 关于采矿部分。第二阶段从1639年七月到1640 年六月,进行11个月,完成中文译稿一卷,属于冶金部分,相当于原著的卷9-12。总共中文译稿共为四卷。

    关于《坤舆格致》一书的价值及译述此书的动机,李天经在前述的崇祯十二年的奏疏中都作了详细说明。他说此书"于凡大地孕毓之精英,无不洞悉本源,阐发奥义。即矿脉有无利益,亦且探厥玄微。果能开采得宜,煎炼合法,则凡金银铜锡铅铁等类,可以充国用,亦或生财措饷之一端乎?!"又说:"诚闻西国历年开采,皆有实效。而为图为说,刻有成书,故远臣携之数万里而来,非臆说也。且书中所载,皆窥山察脉,试验五金。与夫采煅有药物,冶器有图式,亦各井井有条,而为向来所未闻,亦或一道矣。"李天经在奏疏中对《坤舆格致》的高度评价,正说明阿格里柯拉的这部书在中国是受到欢迎的,此书的译述出版也适应当时社会上的实践需要。这是此书在中国流传的第二个阶段。然而当书稿奏送到朝廷时,崇祯帝只在奏疏中写"留览"二字,看来还没有立刻付诸出版。

    自从崇祯十三年(1640年)《坤舆格致》译毕并送到朝廷以后,消息很快就传到社会上,引起有心人的关注。明末大科学家方以智在其《物理小识》卷七谈到"水"时提到了《坤舆格致》。他说:"崇祯庚辰(1640年)进《坤舆格致》一书,言采矿分五金事,工省而利多。壬午年(1642年)倪公鸿宝为大司农亦议之,而内阁不从。"

    值得注意的是,方以智除了在《物理小识》中提到《坤舆格致》外,还在其《钱钞议》一文中再次提到这部著作。方以智写道:"然铜铁之冶,原未尝禁,而滇黔之矿又何尝闭耶?但当令有司司之,勿轻遣内臣耳。前年远臣进《坤舆格致》一书,而刘总宪斥之。近日蒋臣献钞法,而倪大司农奏而官之。然钞造不能行者,以未先识禁银行钱,通商屯盐议,信无从立,而徒以片令人宝之,岂有此情理哉?"从倪元璐《请停开采疏》中得知,崇祯十六年十二月二日帝命陈演召开内阁会议。议题之一是讨论根据汤若望所进《坤舆格致》由朝廷发至各省依法开采事宜。据笔者考证,参加这次会议的除首辅陈演、户部尚书兼礼部尚书倪元璐外,还应有工部尚书范景文吏部右侍郎东阁大学士李建泰左都御史李邦华等人。阁臣倪元璐为阐明其意见,在内阁会后次日上疏陈情,他为此列举六项理由,认为强令各地不管实际情况如何均奉行开采的方针,不便执行。现在看来,其中所列六项理由,未必尽妥但总的出发点还是好的。

    崇祯帝在看到倪元璐的这个奏疏后,很快就在上面作了如下朱批:"发下《坤舆格致全书》,着地方官相酌地形,便宜采取,仍据实奏报。不得坐废实利、徒括民脂。汤若望即着赴蓟督军前传习采法并火器、水利等项。该部传饬行。钦此钦遵。"

    崇祯帝在上述朱批中没有完全采纳倪元璐的意见,遂即对开采方针作了最后决断,并下令户部向各省总督、巡抚发下《坤舆格致全书》,派汤若望即赴蓟辽总督军前传习采法,由户部遵旨奉行。这道朱批在拒绝倪元璐请停开采的同时,也考虑到其某些可取意见,因此倪元璐主管的户部会立即执行这一旨意。其中提到立即派汤若望"赴蓟督军前传习采法,"大概是想先搞出一个试点。因之,我们可以判断说,《坤舆格致》在崇祯十六年底至十七年初应已发到一些省份,首先是京师附近的一些省份。按常理讲,朝廷发到各地方的这部文图并茂的《坤舆格致》不应当是抄本,而应是刻本,尽管印数可能有限。这再次说明,该书在1643年底前就应已刊出。

    阿格里科拉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14 趣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15103338号-3 |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删除。

    趣闻网娱乐门户:一直以来坚持文明办网,传播健康、娱乐、感知照片!每一套作品都经过我们专业编辑的精挑细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