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河图洛书,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诞生于西周的文献《尚书·顾命》篇中就已经提到了河图。《论语·子罕》篇也记载了孔子的话,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意思是说:凤鸟也不来了,河也不出图了,我是不是要不行了呢?可见,至少在孔子的时代里,河出图、洛出书的传说已经非常明确的出现了。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文献《周易·系辞》更是明确地说道:“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系辞》将《周易》的源头追溯到了河图洛书。
根据传说,在伏羲的时代里,一匹龙马从黄河之中驮出了河图。在大禹的时代里,又有神龟从洛河之中驮出了洛书。河出图处被认为是今天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的龙马负图寺。而洛出书处则被认为是在今天河南省洛阳市的洛宁县。
当然,所谓的河出图、洛出书,都只能是传说,而不能把传说当成信史来看待。但是,这些传说的背后,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我们的先民正是在河洛地区接受了自然的启示,从而开启了中华文明伟大的历史征程。
关于河图洛书,可靠的先秦秦汉时期的文献,并没有记载下来河图洛书的内容。有一部分汉代学者认为,河图就是周易,洛书就是《尚书》中的洪范九畴。到了汉代,谶纬流行,谶纬之中有关于河图洛书的记载。但是,谶纬的内容普遍被认为是荒诞不经的。到了后世,尤其是隋朝以后,朝廷大力查禁谶纬,谶纬也就逐渐失传了。关于谶纬中所记载的河图洛书的内容,后世的学者有辑佚本,我们今天也只能是看到一些吉光片羽而已。
传到今天的河图洛书,是在宋代以后出现的。而这个河图洛书,应该说是道教徒们从创造。它和先秦时期的河图洛书并不一回事。关于宋代传下来的河图洛书,人们众说纷纭,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而先秦时期最早出现的河图洛书,已经没有谁能说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相关阅读:
|
|
|
|
|
|
|
|
|
|
文章标签: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根据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举凡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意志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