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未知 时间: 浏览:0

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纳兰性德因为其诗词的成就被后人誉为“清词三大家”之一,也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

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纳兰性德剧照

纳兰性德,字容若,生于1655年,卒于1685年,擅长诗词,其诗词凄清哀婉,被认为是有南唐后主之风,因为诗词比较杰出,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纳兰性德更是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虽然纳兰性德英年早逝,但是留下来的诗词还是比较多的,据称有348首之多。

纳兰性德是康熙年间的名相纳兰明珠的儿子,擅长骑射,而且经史百家无所不通,夏承焘先生称“他是满族中一位最早笃好汉文学而卓有成绩的文人。”纳兰性德能诗善赋,写作的词尤其出色,词境凄清哀婉,多幽怨之情。大有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之风。但是在当时的社会,写词并不能被主流社会所认同,词只是“艳科小道”,并不是正经的道路,所以纳兰性德在当时虽然诗词比较著名,但是使得其真正被主流社会认同的是其与徐乾学一同编著的大型文学丛书《通志堂经解》,但是我们今天的人们对于纳兰性德的成就的认同正是纳兰性德生前不被认同的“艳科小道”。

纳兰性德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将自己写作的诗词编著成册称为《侧帽词》,1678年,纳兰性德再次将自己的诗词刊成《饮水词》,但是这两本书都没有能够流传到今天,后来有人将纳兰性德的这两本诗词增遗补缺编辑在一处称为《纳兰词》,一共有342首,今天我们能够欣赏到的纳兰性德的诗词一共有348首。

纳兰容若蝶恋花

蝶恋花是清代著名词人纳兰容若的代表作品。在纳兰容若蝶恋花一词中,写出了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而纳兰容若这首蝶恋花也成为了悼亡词的经典代表作品。纳兰容若所写的这首蝶恋花,全名为《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纳兰容若蝶恋花

全词内容为:“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这首词曲是纳兰容若写于公元1677年重阳节前后。当时,纳兰容若结发妻子卢氏恰逢去世一百天,纳兰容若看着夜空中的明月时,便想起了逝去的妻子。纳兰容若带着对亡妻的是思念之情,便写下了这首《蝶恋花》。词人通过夜空中的月亮写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遗憾。词人以月亮象征自己与妻子的感情转瞬即逝。随后,纳兰容若又以“一昔如环”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在下阕中,纳兰容若借燕子呢喃这一意象,反衬出妻子去世后,家中冷漠苍凉的情形,旨在表现出纳兰容若形单影只的孤单之情。结尾处,纳兰容若升华了蝶恋花主旨,借用“双栖蝶”这一典故,表达了自己对妻子至死不渝的爱情宣言。

纳兰容若这首蝶恋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词曲风格沿袭了纳兰词清丽婉约的风格特征。其中用明快的意象反衬了词人孤单落寞之情。

纳兰容若画堂春

纳兰性德,字容若,生于1655,卒于1685,虽然其一生非常短暂,却写出了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诗词,堪称一代才子,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清词三大家”。著有《侧帽集》和《饮水词》,之后有人将两部词集增遗补缺,共349首,放在一起合称为《纳兰词》。纳兰性德的词在当时可谓是风靡一时,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下纳兰性德的《画堂春》。

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纳兰性德诗词赏析

纳兰容若《画堂春》

《画堂春》开篇纳兰性德就直入主题,点名了这首词的主基调:“争教两处消魂”,两个有情有义的男女“相思相望不相亲”,甚至有点恼火的问“天为谁春?”,是啊,春天来了,两个有情之人却这样分隔两地,不能相见,不能相亲,让人多么的恼火!下面的“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是两个典故,一个是讲的是裴航在回京的途中与樊夫人乘舟在蓝桥驿遇到了云英,因为樊夫人的指点裴航向云英求婚,云英母亲向裴航要玉杵作为聘礼,后来裴航找到了玉杵,于是与云英得以成婚,第二个典故是说的嫦娥偷取灵药奔月的故事。纳兰容若的意思是说,如果是说像裴航那样的际遇自己可以做到,但是即使是有灵药也难以与自己的心上人相知相守,说出了自己无能为力的恨事。最后两句是说如果能够与自己心爱的人在一起,那么即使是生活的非常清贫也是无所谓的。

通过《画堂春》,作者明确的表述了自己思念自己的爱人,对于自己不能与自己的爱人相聚的心头幽怨,可以是说是一首非常不错的写相思之情的作品。堪称是纳兰容若的代表作之一。

12下一页在本页阅读全文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延伸阅读: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纳兰性德与楼梦 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纳兰性德有何名句 纳兰性德的父亲是谁 纳兰性德的孩子介绍 纳兰性德原名是什么 纳兰性德怎么死的 徐乾学生平介绍 徐乾学与纳兰性德的关系 关键字:纳兰性德 责任编辑:jinqiao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