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孝文帝 > 北魏孝文帝迁都导致国家灭亡,却奠定了后世华夏广袤疆土的基础

北魏孝文帝迁都导致国家灭亡,却奠定了后世华夏广袤疆土的基础

未知 时间: 浏览:0

在我们的中学历史课本当中曾经学过“北孝文帝迁都”。这实际上是494年,处于南北朝时期的北方政权北魏的皇帝拓跋宏将国都从临近北方草原的平城迁到中原核心地区洛阳的这一历史事件。

在当时的历史课本上对于这一事件的评价,实际是只是简单的概括为:促进民族融合,有利于胡人建立的北魏政权的整体汉化。

那么在这里,笔者只能说这样的概括非常的不准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的盘点一下这一历史事件:

 

北魏孝文帝迁都导致国家灭亡,却奠定了后世华夏广袤疆土的基础

一、孝文帝迁为什么要迁都?

北魏是鲜卑人拓跋珪建立的胡人政权。其国家建立的根基主要依靠的是鲜卑人的部落联盟,所以北魏的皇帝实际上在很多层面上实际上受制于由鲜卑部落首领组成的“军事贵族”集团。这是草原文明建国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但是当皇位传到孝文帝这一代的时候发生了变化。孝文帝拓跋宏是北魏的第七任皇帝,其从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主导下接受了系统的儒家教育。正是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拓跋宏逐渐萌发了打破军事贵族对皇权的制衡,强化国家中央集权的打算。要加强皇权,自然就要削弱军事贵族,那么如何削弱呢?

 

北魏孝文帝迁都导致国家灭亡,却奠定了后世华夏广袤疆土的基础

迁都!军事贵族之所以能够对皇权形成制约,根本的原因在于其手中的军队。当时的国都平城北靠草原,与鲜卑的多个北方军镇紧密相连,而这些军镇就是军事贵族制约皇权的权力基础。如果把首都从平城迁到南面的洛阳,都城距离军镇足够远就将摆脱各个军镇的军事威慑,而孝文帝手中的皇权自然就会大大加强!

 

北魏孝文帝迁都导致国家灭亡,却奠定了后世华夏广袤疆土的基础

二、孝文帝迁都却把国家推向了深渊

孝文帝连蒙带骗的把军事贵族们骗到了洛阳,然后接着开始进行全面汉化,穿汉服、改汉姓弄得是不亦乐乎……表面上看确实是推进了鲜卑政权的汉化程度,但是当时所有人都没有注意到帝国被推向了一个极为危险的境地!

孝文帝拓跋宏仅仅只是看到了政权汉化对于稳固皇权和强化国家治理有着极大的好处,但是他没有想到北魏立国的军事基础恰恰就是北方六镇的鲜卑军人。他这样激进的汉化政策,直接就导致了北方鲜卑军人形成了一种错觉:皇帝不认咱们这些老兄弟了,咱们这些老兄弟还为皇帝卖什么命?

在孝文帝去世二十多年之后北魏就亡国了。不少史书把北魏亡国归结于政治腐败,导致民间起义频发,但是却没有讲清楚最先乱起来的就是北方六镇,对国家政权造成毁灭性打击的就是原先这些保家卫国的六镇军人!其中后来分别建立东魏和西魏的高欢和宇文泰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北魏孝文帝迁都导致国家灭亡,却奠定了后世华夏广袤疆土的基础

三、北魏覆灭让华夏统治者明白了“二元帝国”的道理

对于北魏的覆灭,后来的帝国统治者们进行了深切的反思。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草原部落文明与中原文明存在着本质的差异,一个横跨草原与中原地区的国家,必须要同时得到两种文明的共同支持,一旦有所偏废那就是政权倾覆的下场!

比如北魏立国,就是在军事上承袭了草原文明,依靠强悍的六镇军人抵抗住了其他胡人部落的冲击,在中原的统治上承袭了汉人的治理模式,从而获取了中原地区的广大财富,为帝国的确立奠定了稳定的物质基础。所以,北魏是一个“二元帝国”,一边是草原文明,一边是中原文明!孝文帝的迁都,实际上片面的割裂了草原文明,从而动摇了北魏立国的根基。

但是正是有了这样一次教训,这就使得南北朝之后华夏重归于一统。接下来的隋唐帝国就很好的将草原文明和中原文明有效的融合在了一起,其控制的国土面积不再局限于中原地区而是远迈两汉。这就是“二元帝国”的经验!

 

北魏孝文帝迁都导致国家灭亡,却奠定了后世华夏广袤疆土的基础

四、从“二元”到“多元”,中国被赋予了多元文明的概念

接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华夏文明中所包含的中原文明、草原文明、雪域文明、西域文明开始进行频繁的互动,多个文明在相互之间进行着互相塑造。这就使得华夏文明从“一元”发展到“二元”,再到“多元”,最终“中国”的概念呼之欲出!

今天的中国之所以能够统合中原文明、草原文明、雪域文明、西域文明,最早的探索便是从北魏的灭亡开始的。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当代中国疆域并非局限于中原地区或者长城以南,而我们对于“中国”的概念理解也不应局限于国家,而应当把他看作是一个多元的文明。

正如西方智库在研究中国时所讲的那样:中国明明是一种文明,却偏偏要伪装成一个国家!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