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是为还泪而来,其命运也是泪尽而逝,那么她到底是怎么死的?很多读者认为林黛玉是自尽而亡,上吊说、沉湖说都有,但林黛玉这样心高气傲、神仙似的美人儿绝不可能用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上面是曹雪芹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判词,这段话也让很多人臆测黛玉是上吊而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这首判词的旁边,有一幅画,画中的一株枯木上悬着一围玉带,而判词中又有“玉带林中挂”这一句,画和词相互嬴政,人们自然而然就觉得林黛玉是上吊而死的,但是我却不这样认为。
传说中自缢而死,嘴角会斜,舌头会外露,死相极为难看。首先林黛玉是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曹雪芹极力给她塑造为不一样的、有棱有角的、可爱的人。其次林黛玉出场开始,曹雪芹就极尽溢美之词形容她的美,之后也对她毫不吝爱。那么,他怎么可能会给她安排这么一种丑陋的死法?
在红楼梦里,有两个女子是自缢而死,一个是秦可卿,没有退路后仓促之间自缢而死。另外一个是元春,被迫上吊而死。二人都是对自己的死法没有选择,林黛玉即使是要自尽,不存在说对死法没有选择,要走上这么一条悲壮之路,选择这么难看的死法。
退一步来说,在判词和画里,玉带是悬于 “木”之上,这个“木”也不能被笼统认为是一棵树,如果单纯地当成“木”,林黛玉再瘦弱也不可能悬挂得住吧?所以上吊这一说法根本靠不住。
林黛玉的身份是不凡的,前世是绛珠仙子,自有她归去应有的体面。她的死法,在前世已经被写好,在脱胎为人之前,她曾说要用一生的眼泪去偿还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假如成为林黛玉之后,她因为忍受不了现实,灰溜溜自杀了,这前后不是矛盾?
贾宝玉挨打前,曾对林黛玉剖开心迹,说“你若是放心我一日,心里宽慰一日,这病也就不会一日重似一日了”,这里需要划重点,即林黛玉的病更多是心病,心病不医,她就没有健康活下去的可能。
贾宝玉被他的父亲打后派晴雯送给林黛玉两条旧手帕,其实是借物传情,在红楼梦里频繁被提及的《西厢记》里就有类似情节,且林红玉和贾芸在前面也亲自示范过。最为重要的是,送手帕这一晚,林黛玉有感于心提笔写就《题帕三绝》,随后对着梳妆镜自照,觉得自己面部艳胜桃花,其实已经是生了大病而不自知。
薛宝琴进贾府后,林黛玉曾和贾宝玉在灯下谈起,自己近来觉得眼睛发酸,却流不出眼泪,这个和林黛玉前世说要把一生的泪水还给贾宝玉相呼应。
结合这些来看,其实林黛玉应该是身体机能逐渐达到了极限,在泪尽之时自然而然地香消玉殒,从根本上来说,情深必死,她因为不能与贾宝玉长相厮守,死于情伤。而这背后的罪魁祸首,大概贾母和元春是难辞其咎。
很多人会很意外为什么贾母也有罪责,其实无外乎是贾母给了林黛玉无尽的希望,她作为木石前盟的最大支持者,给了林黛玉多大的希望,就让林黛玉承受了多么重的绝望,这毫无疑问加速了林黛玉的还泪、泪尽而亡之旅。
而元春呢,这个远在深宫的贵妃,表面上是和林黛玉没有什么交集,但是最早省亲时她透露出不喜林黛玉的讯后,日后给薛宝钗和贾宝玉指对,亦或者80回之后给他二人赐婚,这都在情感上、心理上摧残着林黛玉。
相关阅读:
|
|
|
|
|
|
|
|
文章标签:
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根据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举凡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意志的;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