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刘伯温 > 朱元璋 > 为何刘伯温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为何刘伯温要誓死阻拦朱元璋灭掉日本?

未知 时间: 浏览:0

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这是刘伯温的最大败笔,一贯能掐会算的刘伯温这次怎么就算不准后世的日本会是中国最大苦主,从而未雨绸缪,提前把东瀛一锅烩了得了?!

首先说,题目稍微惊悚了点,即使刘伯温劝过,也很难形容为“誓死”二字,跟朱元璋讲清利害关系,朱元璋没那么不听劝,刘伯温也是个怕死的主儿,否则后来也不会选择功成身退了,活着多好,干嘛非需要誓死呢?

明朝开国,与日本的遣使往来不止一次,真正触动朱元璋,让朱元璋龙颜大怒的只有一次,那次是1381年,明朝也遣使去往东瀛,任务是责备“日本国王良怀”,并作出威胁,再不听话称臣,即刻攻打日本!

使者带回来了“日本国王良怀”的回书,这份回书注定要记载于史册,写的那叫一个厉辣,内文不卑不亢、引经据典,中心意思只有一个:不服来战!

全文篇幅太长,恕不引用,大概意思是说:

世界那么大,你大明是天朝上国,固然流弊,但小国也有小国的生存之道,我们的皇统也很纯正,也不是生来就被你中华王朝欺负的,孔孟道德、孙武兵法,我们也研究的倍儿溜,希望您老朱学做武,我们小国自然会四海来宾、八方奉贡。所以大家最好是和平共处,以免生灵涂炭,但您若是执意来讨伐我们,我们就在战场上一番谈笑风生之后,抡膀子开干呗!

朱元璋看了回书之后,说不生气是假的,撕碎了日本人的心都有,叫板?开干就开干!

提请大家需要注意的是,这篇回复是写于1381年,刘伯温死于1375年,朱元璋再生气,刘伯温也不能从坟墓里爬出来誓死阻拦他。

 

解释完了刘伯温的事情,再来看看这口气强硬的“日本国王良怀”究竟是什么来头?

日本还真没有一个叫良怀的国王,倒是有一个叫怀良的亲王,他是后醍醐天皇的儿子之一,当时的日本正处于镰仓时代和战国时期的过渡时期,这段时期是日本的南北朝时期,一南一北,两个天皇,各自表述。北朝第一代天皇是光严天皇,南朝的则还是之前的后醍醐天皇,后醍醐天皇为了早日夺回大权,派出了多个儿子各路发展,其中的怀良亲王就被派到了九州一带,被称为征西将军宫。

怀良亲王在九州开拓的还不错,打造出一片势力,但总体来说,日本南朝天皇对明朝的态度还是比较恭顺的(北朝同样如此)。

史料里记载了六次“日本国王良怀”派遣使者来到大明的经过,客观来说,很难考证来的到底是谁,大明情有所属的“日本国王良怀”其实当时既不是国王,地盘也不大,无非是距离大明的航程比较近而已。近些年有很多专家考据,这六次来使,大多跟怀良亲王没什么关系,有些是想来大明通商的商人,也有怀揣国家责任感的僧侣,更不排除地方上的大名。

包括这篇令朱元璋不爽的回,槽点也是颇多,怀良亲王自1372年已经隐退,很难在九年之后的1381年突然冒出来给大明使者写出一封腔调如此拉仇恨的回书。

 

由于日本连年战乱,很多武士失去了庇佑和谋生手段,只好前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做倭寇碰运气,这种情况在元末已经开始,到了明朝初期,朱元璋也不胜其烦。

早在洪武二年,朱元璋就派遣杨载出使日本,成功的找到了九州的“日本国王良怀”,勒令他对倭寇严加管束,同时向明朝朝贡。但这次沟通效果很明显比较失败,怀良亲王不仅拘禁了杨载,还处死了五名随行人员,倭寇仍然在中国东南沿海横行霸道。

此时朱元璋的身边,倒是一定会有刘伯温的陪伴,但朱元璋并没有做出征伐日本的最终决定,原因很简单:

元顺帝刚逃出大都不久,元明军队正在上都、陕甘一带打得火热,王保保仍像打了鸡血一般生猛,明朝根本没有组织兵力进攻日本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说到底日本也是偏安小邦,远隔海洋,中原王朝对那片土地兴趣不大。

不能忘记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元初忽必烈两次征日都未能成功,给朱元璋君臣也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要说此时的刘伯温拿出以上几个依据来说服朱元璋不要因小失大,理由是成立的。

但大明当然愤怒,第二年,又派出了莱州府同知赵秩出使日本,这次的怀良亲王表现倒是比较乖巧,不仅派出使者回访承认天朝上邦,还把日本境内遗留的被倭寇掠夺的沿海人口送还。

北朝的足利义满最郁闷,在1374年和1380年两次向明朝朝贡,可人家朱元璋死活不认代表他来的使者,就认打过交道的“日本国王良怀”,这种情况一直到建文帝时期才发生了转变,建文帝承认了足利义满,并册封他为新的“日本国王”。

 

朱棣上位后,也延续了建文帝的外交政策,与日本建立了正式的朝贡关系,自此之后,日本始终是明王朝名义上的藩属国。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