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赵匡胤 > 洛阳 > 开封 > 北宋 > 新唐书·食货志 > 长安 > 宋史·食货志 >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未知 时间: 浏览:0

我们都在知道北宋年,金兵南下夺取开封城,并将赵氏皇族都押送到关外苦地,也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靖康之难”。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靖康之难”与北宋皇帝的指挥失当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很多人也指出了,作为北宋都城的开封无险可守也是北宋灭国的重要原因。如果当初定都在长安或者洛阳,依靠山川之险或许就能抵挡住金兵的进攻了。

事实上,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也曾动过迁西安或洛阳的想法,可是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选择留在开封。

经济基础

但凡国家的都城几乎都是建立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特别是在古代社会交通不便利的情况下。只有经济发达的地区才能够养育如此众多的人口。开封地处中原地区,本身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又黄河之水的灌溉,造就了这一地区发达的农业。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民以食为天,有了土地、粮食自然就能养育都城百万甚至千万的人口。再加上开封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也促进了本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据《宋史·食货志·漕运》载:“宋都大梁,有四河以通漕运:曰汴河,曰黄河,曰惠民河,曰广济河,而汴河所漕为多。 ”

《宋史·河渠志》又载:“惠民、金水、五丈、汴水曰渠,派引脉分,咸会天邑,舳舻相接,赡给公私,所以无匮乏。 唯汴水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富”。发达的漕运系统不仅能够便利来往商人,还可以将全国各地的资源运输至国都,以满足国家的日常需求。

关中地区虽然沃野千里,但是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正如《新唐书·食货志》所云:“唐都长安,而关中号称沃野,然其土地狭,所处不足以给京师”。

再加上到达长安的漕运系统远比到达开封的漕运系统来得落后,使得赵匡胤不得不放弃迁都的想法。

政治层面:政治中心的东移

研究宋朝定都开封前,我们先看一下当时的长安、洛阳是什么样的情况。当时的长安、洛阳经过唐末、五代时期的战争已经成了一片废墟。在这一片废墟下再建都城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对于新生的北宋政权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反过来开封城在经过周世宗的全面改革,已经成为“华夷辐辏,水陆会通,时向隆平,日益繁盛”的大都市,具备了定都的基本条件。

北宋为何定都开封?

此外赵匡胤是通过“陈桥兵变”登上皇位的,本质上大宋江山的窃取而来的。对于这样一个新生的政权而言,稳住那些前朝的老臣成了一个关键的问题。迁都相当于是让这些前朝老臣从一个富裕之地搬到一个废墟之地,这样做的话有损于底下大臣的利益,为了让自己的政权更加安稳,以便完成统一全国的梦想,赵匡胤思考再三还是决定留在开封。

军事层面:国防中心从西北转向东北

唐朝之前,古代中国的主要威胁都来自于西北方的游牧民族。

汉朝的匈奴,隋唐时期的突厥、吐蕃,这些游牧民族每一次入侵都是从西北方、北方一路南下侵扰汉民族。所以唐朝之前大多将国家的都城定在长安,这样方便军事力量的部署与调动,全力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确保关中地区及整个华夏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但是等到了唐末之后,中原王朝的主要军事威胁由西北地区向东北地区转移。

北宋时期最大的敌人辽国就是起源自东北地区,并发展壮大起来,赵匡胤将国都定在开封主要也是考虑到军事力量的部署与调动,方便日后对抗辽国。有一种明朝“天子守国门”的感觉,但是这点本来是无可厚非的,在国家强大之时尚且能够调动军事力量来抵抗外敌。可是一旦国家力量衰弱,就可能变成北宋末年那样的情况,国都无险可守,很快就被攻破城。

统治者迁都意志不坚定

在赵匡胤提出迁都洛阳的时候,底下的大臣无一不是反对意见的,就连马屁精起居郎李符也指出了“京邑凋敝,一也;宫阙不备,二也;郊庙未修,三也;百司不具,四也;畿内民困,五也;军食不充,六也;壁垒未设,七也;千乘万骑盛暑扈行,八也”这八个迁都洛阳的困难之处。一开始赵匡胤对底下这些大臣的反对意见都视而不见,一心只想着让未来的国都有险可据。直到他的弟弟赵光义说了:“在德不在险”后,赵匡胤在这种情况下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接受群臣的建议,将国都留在开封城。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