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中国历史上3大未解之谜, 第1个至今无法定论, 第3个暴露人心险恶

中国历史上3大未解之谜, 第1个至今无法定论, 第3个暴露人心险恶

未知 时间: 浏览:0

自古君王将相家,从来都充满着刀光剑影,往往在无声无息之中就隐藏着血肉纷飞的危险。而因为权谋的交织,导致很多史书也未能将事件按照最初真相给记载下来,从而产生了诸多的历史未解之谜。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中国历史的三大未解之谜。

第一谜,周公为什么没有取代周成王?

西周时期,周武王驾崩,太子成王年纪尚小,关于周公作为叔父如何处理当时朝中政治局面的这一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

史记·周本纪》记载,由于天下刚刚稳定,成王还在少年时期,周公只是“夹辅”或“相”成王,“摄(代为)行政”,并没有篡夺王位的意思。

而《孟子·万章》的记载说得更为详细,“周公尔有天下”。

然而有些史料中记载,周公的所作所为却不是这样的。《荀子·儒效》和《淮南子·记论训》都说,周公想要夺取天下。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解释说,周公想要得到天子的皇位。

《尚书·大诰》中的“王”把文王称为“宁王”,也称作“宁考”。“考”,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文王的儿子是周公,文王的孙子是成王,所以只有周公才能称文王为“考。”据上述条件可知,身居王位的周公的确自称为王。

为什么周公会僭位称自己为王呢?根据《尚书·》的记载,周公曾对太公、召公说:“我不管理国家,我没有办法告慰我的先王。”

众所周知,武王死后,国家还未统一东方,这就有待于让自己的子嗣完成统一大业。由于成王尚年少,不能担负起这个重任。周公经过深思熟虑,觉得如果自己不称王,则各诸侯就会造反,先王的统一大业将毁于一旦,自己死后无法向先王交待。

但是,有些史料对此还有另一种说法,《荀子·儒效》记载说,周公屏除成王而继接武王来治理天下,这怎么不是想篡位呢?《史记·燕召公世家》又记当时“召公疑之”,《鲁周公世家》也记载周公对太公、召公解释过这个问题。召公、太公都是贤明之人,如果当时周公安分守己,怎么都怀疑他呢?特别是管叔、蔡叔他们都害怕周公的所作所为对于成王会有很大的威胁。

关于周公究竟是为了周王朝的江山社稷而正大光明的代为执政,还是因为耍尽手段要篡权夺位而没有得逞,至今还是未解之谜。

第二谜,究竟是谁制造了“梃击之案”?

明朝万历期至天启初年,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梃击案,万历帝于10岁时即位,到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去世,在位49年,在他在位时,“梃击之案”发生。

万历帝非常宠爱郑贵妃,也十分宠爱郑贵妃所生的儿子朱常洵。这本来都是小事,但皇帝的偏爱却逐渐发展成为令朝廷上下不安的大问题,因为按照传统,册立太子应遵循立长或立嫡的原则,而郑贵妃之子不是长子,按道理是不能被立为太子的。

万历帝明神宗没有嫡子,而恭妃王氏所生长子朱常洛又一直受冷遇。万历皇帝一直拖延着,迟迟不册立太子,他还表示要把三个儿子同日封王,以示自己同等视之。由于大臣们的一再催促,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神宗才正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朱常洵则被封为福王。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发生了梃击案,梃击的目标直指太子。

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日,有一个名叫张差的男子,手持木梃,闯入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庆宫,逢人便打,击伤守门官员多人,一直打到殿前的房檐下。多亏内官(宫中小臣)朝本用反应比较快,将持棍男子抓获,宫内才平静下来。这就是著名的“梃击之案”。

后人重新研究此案时,都认为是郑贵妃主使了此事。近来却有人提出了异议,认为在郑贵妃与太子双方已经明确对立的情况下,郑贵妃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来。这样会让大家明显地把矛头指向自己,而如果郑贵妃真想谋害太子的话,不会仅仅派一人持棍去闯防备森严的太子宫殿,因而得出的结论是:太子为巩固自己的地位,自编自演了一出“苦肉计”,以便让人们将怀疑的视线投向郑贵妃,以便彻底将其铲除。只是因为皇帝的干预,太子才没有得逞。

当然,这种说法也只是一家之言,到底“梃击之案”是谁所为?现在还是个谜题。

第三谜,郑成功猝死之谜

郑成功是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他骁勇善战,令殖民者闻之丧胆。但郑成功就在台湾收复后不久便去世了,年仅38岁。正值壮年,却突然暴病而亡。但他的死亡也是疑点不断。

关于郑成功的死,同时代人如李光地、林时对、夏琳等人的笔记都很简单,一般是说“伤风寒”,但一个正值壮年的人怎会轻易地被“风寒”夺去生命?

根据郑成功临终前的异常情况和当时郑氏集团内部斗争的背景,有人认为郑成功是被人投毒杀死的,这一说法目前最引人注目。此说主要的依据有:

第一,郑成功死前的情状与中毒后毒性发作的症状极似,另外,夏琳《闽海纪闻》中记载郑成功临终前都督洪秉诚调药以进,成功将药投之于地,然后成功“顿足扶膺,大呼而殂”。郑成功大概察觉出有人谋害自己,但为时已晚。

第二,郑氏集团内部暗藏着一些危险因素。生性暴烈的郑成功,用法严峻,郑氏部下,包括他的长辈亲族因过被处以极刑者很多,众将人心惶惶,其中很多人叛逃清庭,郑氏集团内部关系极其紧张。伍远贤所编《郑成功传说》一书中记述,清廷收买内奸刺杀郑成功,因此,台湾岛上一直有人企图谋害郑成功。

那么,这起谋杀案的主谋究竟是谁呢?人们把怀疑的目光投到了郑成功兄弟辈的郑泰、郑鸣骏、郑袭等人的身上,特别是郑泰。郑泰长期操纵郑氏集团的东西洋贸易,掌握财政大权,对郑成功早存异心,对郑成功出兵收复台湾曾极力反对。复台初期的郑氏政权财政面临困境,郑泰却暗地里在日本存银30多万以备他用。

等到郑成功去世,郑泰等人迫不及待地伪造郑成功的遗命对郑经诛讨,并抬出有野心但无才干的郑袭来承兄续统。最后,他们的阴谋被郑经挫败,郑泰入狱而死,郑鸣骏等率部众携亲眷投清,据此分析,策划谋害郑成功的很可能就是郑泰等人,而手段很可能就是在酒中下毒。他们早存夺权之心,还可能和清廷有勾结。

郑成功究竟是病死还是死于谋杀?也许永远是个解不开的谜了。

对于上面这三个谜题,你是什么看法?请在下方评论。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