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网 >趣闻 > 历史趣闻 > 立春 > 迎春礼仪 > 我国古代立春迎春礼仪的初始形态

我国古代立春迎春礼仪的初始形态

未知 时间: 浏览:0

在我国古代,立春迎春礼仪乃一年中的大事。而在中国古文献中,有关立春礼仪文化的资料可谓种类繁多,对于我国古代的立春礼仪各有说法,那么,我国古代立春迎春礼仪的初始形态到底是怎样的?小编今天带大家一起涨知识~

其一,关于岁时节日的专门文献。中国古代对于节日相当重视,因为中国的许多节日源于节气,不仅敬天事祖的祭祀与节日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农业生产与节日也息息相关。中国存有世界最丰富的记述岁时节IEI的古代文献。这些文献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可以反映节日在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现存最早的岁时节日文献《夏小正>和<四民月令>都记录了大量的农业生产活动。在这些文献中也有关于立春习俗的记载,但是非常简略。这说明早期的立春习俗比较单纯。立春习俗在晋以后日渐丰富,而在唐宋时期达到一个高潮,这在晋代宗懔(荆楚岁时记>、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和吴自牧《梦粱录》中得到充分的反映。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和顾禄的《清嘉录》都有关于立春习俗的记载。这些记述尽管还是比较简短,但是内容却相当充实。这说明清代的立春礼俗和习俗都有着重大的扩展。这些专门文献是探讨立春民间习俗发展演变的基本参考资料。

其二,正史中的“礼仪志”和“祭祀志”。中国有着修史的悠久传统,各代正史相互衔接,基本上未曾中断。正史中的“志”记载各种礼仪和典章制度,是研究立春官方礼仪的基本资料。尽管各代正史的志书对于立春礼仪的记载详略不等,但是仍然能够反映出这些礼仪在不同时期的基本情况。由于志书多载制度,一般不涉及具体人物,没有为尊者讳之虑,所以资料也较为切实可。探讨迎春礼仪的起源所使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后汉书》的“礼仪志”和“祭祀志”。关于明清时期的进春礼仪的资料则取自<大明会典>、《大清通eL)和(eL部则例>。它们或对于进春礼制作了具体规定,或对于礼仪的实施作了详细记载,能够反映明清时期进春礼仪的真实面貌。

古代立春礼仪

其三,地方志。地方志记载一方之事和一方之物,是研究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最重要的资料,也是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立春文化的主要史料。地方志关于立春礼俗和习俗的记载有两个突出的价值:第一,充分反映了地方上迎春礼仪的实际情况,可以据此研究朝廷的礼制规定与实际执行的异同;第二,反映了立春民间习俗的地域性差异。但是一些地方志关于立春的记载也存在着两个缺陷:其一,一些地方志的有关记载太简略,不能反映当地立春文化的实际;其二,不少记载缺乏明确的时代标志,有的记述甚至完全抄袭前代方志却不作任何说明,容易造成混乱。而在80年代以后出版的新编地方志中,绝大多数对于立春的节俗只字未提。这种情况当然是由于立春节俗的日趋消亡所造成的,但是实际上,某些立春习俗在民间至今依然存在,而新方志未作记载,这的确十分遗憾。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资料来源之外,还使用了杂著、文学作品和档案资料。杂著如宋代周焊的<清波杂志>,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等,文学作品主要是唐宋时期的诗歌和文人赋。档案资料主要使用的是民国时期四川I省有关农民节的档案资料。

有关立春迎春礼仪和习俗的研究屈指可数。在西方学者中,巴德(Bodde)在<古代中国的节日>中对于东汉时期的迎春和出土牛的礼仪作了详细的论述,考察了这些礼仪与当时阴阳五行观念的关系,并对于土牛出现的原因作了分析。尽管此书不是关于立春文化的专著,但是在西文著作中也是对这个题目着墨最多的了。国内学者对立春文化的某个方面作了一些具体的研究,例如李松龄对于清代宫廷春牛芒神图的介绍,朱启新对于四川迎春年画的评述。尽管这些论文只是侧重探讨立春文化的某些方面,而不是进行整体考察,但是仍然十分难能可贵。

我国古代立春礼仪

郑重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旨在传播更多的信息,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有不合适的地方,请联系本站删除,邮箱:599385753@qq.com。

精选图文

53237